初春气候忽冷忽热,冷热不定!猪场问题多发,小编将近期养猪场多发的几种常见猪病和防治措施整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一线猪场多发四大疾病:
1、保育阶段出现腹泻、呕吐、转圈、尖叫,用药无效后出现死亡,多见于链球菌、伪狂犬等。
2、早晚间出现咳嗽、用药效果不好后紧接着采食量下降,腹式呼吸、流脓性鼻涕,常见于传胸、副猪嗜血杆菌。
3、50斤左右猪只突然发病体温40°C扎推、流泪、流鼻涕、粪便干燥,多见于感冒症状。
4、仔猪突然拉稀,同窝相继发生,排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
仔猪精神不振,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见有吐奶。
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及时治疗能痊愈,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严重时,患猪粪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发病原因分析:
1、初春天气忽冷忽热,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降低,特别是上呼吸道黏膜防御机能减退,致使呼吸道内的常在菌得以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如感冒、副猪等疾病。在此提醒养猪人注意昼夜温差,中午暖和时候注意适当通风。
2、受行情影响个别外购仔猪为主的猪友,轻视对疫苗的防范。
3、部分养猪人为了降低成本,私自更改饲料配方营养不全面导致问题的出现。
重点分析仔猪腹泻:
猪春季传染性腹泻病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在母猪、公猪、育肥猪、仔猪中爆发。临床上以呕吐、严重腹泻、少食或不食、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特别是10日龄内仔猪高度死亡率为特征。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1、仔猪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呕吐,随后迅速发生剧烈的腹泻,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内含不消化的凝乳块。
病猪迅速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一般于2~5日龄内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50~100%,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2、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后症状较轻微,表现为食欲减少、不吃,有时可见呕吐,拉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并混有气泡。一般于3~7天康复,死亡率不高。
3、哺乳母猪常因脱水导致泌乳减少或停止。妊娠母猪很少发生流产。
4、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初生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达90%,10~20日龄仔猪死亡率10~30%。20kg以上生猪死亡率不高,很少因本病死亡,但如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病理剖检:
病死猪尸体消瘦、脱水、胃粘膜充血,有时有出血点,小肠粘摸充血肠壁变薄无弹性,内含水样稀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解决思路:
做好饲养管理和疫苗接种、定期保健三方面工作。具体日常防范要点:
1、个体发病猪只及时治疗,严重猪只进行分群,瘦弱的猪挑出来进行湿拌料给药特殊护理;
2、每天加料后及时观察猪群采食情况,卧地不起、犬坐、独处猪只均为可疑发病对象,应测量体温做好标注。
3、夜间进行一次猪舍巡栏工作,建议不开灯,用手电筒辅助观察。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