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牧原股份:以科技创新解锁现代化养殖密码
发布于:2025年7月23日    来源:证券日报
广告
广告

  从养22头生猪起步,到出栏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从构建自主育种体系,到以合成生物学降低“豆粕焦虑”、以智能化装备革新生产方式……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正以一系列硬核科技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养殖业的全球竞争力。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深入牧原股份,探寻其现代化养殖背后的科技密码。

  瞄准自主育种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端稳百姓“肉盘子”,生猪育种至关重要。

  顶层设计方面,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五年提到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

  如何实现自主育种,是牧原股份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据了解,牧原股份自1998年就开始专注生猪育种,目前在猪的生长速度、产仔猪方面有较大突破。数据显示,2014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为185.9万头,2024年跃升至约7100万头。这样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其颠覆传统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能够实现自主育种,突破种猪限制。

  据介绍,传统的生猪育种体系是金字塔型,即由曾祖代猪繁育祖代猪后,由祖代猪繁育父母代猪,再由父母代猪繁育三元商品猪。“这样一代一代下来,要经过两年时间。”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对种猪需求量非常大,在此背景下,生猪育种时间能不能缩短?”

  针对这个问题,牧原股份做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和充分的论证。实践表明,采用轮回二元育种体系,可以省去昂贵的祖代猪,减少中间两个世代,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并降低成本。目前,公司的育种体系已向全国推广。

  “轮回二元育种体系表面上听起来是一项生产工艺,但背后实际是一个打破规则和机制的创新。”在秦英林看来,育种创新永无止境。

  目前,牧原股份正在建设60亿元的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旨在突破遗传学育种的局限,找准生猪多种生长指标的基因,提高选择基因以及基因表达的准确度,解决当下育种面临的基因表达准确度低的问题,让我国的生猪育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牧原股份还将AI技术应用在育种工作中,通过AI技术进行生产性能的测定,比如选育携带料肉比更优基因的猪群,达到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降低养殖成本

  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不断成熟,业界普遍认为,未来猪周期将会呈现出“弱周期、窄波动、慢变化”的特性,生猪产业进入微利经营时期,控制养殖成本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生猪养殖企业的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约为60%,其中,豆粕在饲料中的占比约为13%。豆粕的原材料是大豆,而我国大豆进口量较大。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同比增长6.5%。

  为降低养殖成本、破解“豆粕依赖”,牧原股份联合西湖大学、元素驱动(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产业化平台牧元安粮,旨在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发酵生产氨基酸来替代豆粕。目前,牧元安粮一期年产3万吨氨基酸项目正在稳定生产,产能利用率达到80%。

  牧元安粮相关人员解释说,氨基酸是大豆的“调节器”。目前据公司估算,若豆粕价格高于3800元/吨,在饲料中添加部分氨基酸代替豆粕可平衡饲料成本。

  2025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力争到2030年,全国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粮食用量占比降至60%左右,其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而记者从牧原股份获取的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饲料中豆粕使用量占比为7.3%,远低于行业水平。

  “猪成长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我们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目前异亮氨酸技术已经能实现量产并能把成本进一步降低。下一步,公司将针对苯丙氨酸、组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进行技术突破。”牧元安粮相关人员说,“我们要不断地降低成本实现量产,未来让无豆养殖成为现实。”

  牧原股份氨基酸合成技术在行业内领先,据测算,如果在全国生猪养殖行业推广该技术,每年大约可节约大豆进口量4000万吨。据悉,牧原股份已于2021年将其研发的低豆日粮配方向全行业公开。

  “牧元安粮的名字取自‘猪粮安天下’,我们希望通过小品种氨基酸的开发和应用,抵消大豆价格波动对养猪行业的影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牧原股份董秘秦军如是说。

  应用智能技术

  通过采取多项降本增效措施,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从今年年初的13.1元/千克下降到6月份的12.1元/千克。公司认为,随着经营能力的提高,未来养殖成本仍有下行空间,每公斤成本降至“10元”或已不远。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

  近日,记者走进公司旗下位于河南内乡县的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看到了智能化养猪的新图景:在一栋六层楼房猪舍里,从怀孕母猪舍、保育猪舍到育肥猪舍,生猪成长各阶段的猪舍齐备,猪群“乘”电梯在猪舍之间流转,一头猪的一生都会在这里度过。

  在各个养殖单元内,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被应用在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健康监测等场景。

  现场工作人员指着猪舍里正在沿着轨道移动的设备说:“上方正在移动的就是巡检机器人,它相当于猪舍内部的‘高级智能兽医’,可以实时监测和反馈猪舍内部的环境信息和猪群的健康状况,养殖人员通过手机就可以查看相关信息,不需要一直待在养殖单元内部。”

  为降低蓝耳病和非洲猪瘟等传染性疾病对生猪养殖的影响,牧原股份研发空气过滤猪舍,建立超净工厂做实验,并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把成本降低。同时,为解决养猪行业臭气污染问题,公司研发应用的降氨除臭设备,已被列为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并在畜牧行业推广应用。

  谈及人工智能在养猪行业应用的挑战,秦军表示,一项通用技术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场景,需要把所有相关的生产流程走一遍,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等,还要做到比原来的系统更优,需要解决关键的技术节点问题。

  2024年,牧原股份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迈出“出海”发展的第一步。谈及“落子”越南的原因,秦军表示,东南亚市场在养殖装备、研发投入等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这是公司开展海外业务的机遇。

  为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5月27日,牧原股份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下阶段,公司发展提质重于扩量,未来五年至十年是公司海外发展的关键时期,‘出海’发展寻求更多可能性。”秦军表示。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新闻点击榜:
热点文章
热门图片新闻:
热点文章
新闻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