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9月26日消息:周五亚洲电子交易时间段,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下跌,周线有望连续第二周收低,因为就在收获展开之际,中国需求持续匮乏。
截至周五中午,成交最活跃的11月大豆下跌1.25美分或0.12%,报1011美分/蒲。
12月玉米期货下跌0.75美分或0.18%,报425美分/蒲。
12月小麦期货下跌1.25美分或0.24%,报525.75美分/蒲。
周线图上,本周迄今大豆下跌1.41%,玉米上涨0.24%,小麦上涨0.62%。
分析师称,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头号买家中国避开采购美国农产品,加上正值美国秋季收获季节,令市场情绪受到打压。
从需求端看,本周中国大量采购阿根廷大豆,但是迄今尚未订购美国大豆,令芝加哥大豆期货带来下行压力。在周一阿根廷暂停征收农产品出口税后,中国买家已经订购了数十船阿根廷大豆,大部分为11月装船。周三阿根廷恢复征收出口税,因为免税出口的销售金额已经达到政府设定的70亿美元上限。
从供应端看,随着美国收割进程推进,全球大豆市场供应充足。不过市场对玉米单产规模的疑虑为玉米价格提供了一些支撑。
美国农业部周四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9月18日当周,2025/26年度美国大豆净销售量为72.45万吨,位于分析师预期的60万至160万吨区间内。
上周美国玉米出口销售量达190万吨,超过了市场预期的100万至180万吨的区间,这也对玉米价格构成一些支持。
小麦市场继续受到全球供应充足的抑制。一项调查显示,澳大利亚今年小麦产量预计将创下历史第三高点,大麦有望创下历史新高。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