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新加坡智库呼吁东南亚构建跨国粮食韧性体系
/yumi/ 2025年7月25日 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广告

  编者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风险急剧上升。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搞竞合,争未来?谁来指南找北?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八大领域国际合作,是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中国答案”。在八大领域内,世界各国智库各显神通,仰观俯察,深思熟虑,出谋划策。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特开辟全球智点·全球发展倡议卡片专栏,以极简方式提炼要点,为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下各领域国际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欢迎读者循例投稿,形成全球智点·全球发展倡议的爆炸式扩散效应。

  标签:#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极端高温 #农业适应 #区域合作

  观点:极端高温已成为东南亚粮食安全的核心风险,水稻主产国面临危机。应以耐热农业、区域协同与主食多元化构建跨国粮食韧性。

  背景:极端高温正影响东南亚粮食格局,水稻安全已成为区域应对气候变暖的战略底线。

  1. 极端高温趋势加剧,东南亚农业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变暖趋势加剧,东南亚正成为极端高温的“前沿阵地”。高温高湿天气频发,使该地区农业、特别是高度依赖温度稳定的水稻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印尼、泰国和越南三国是全球重要稻米出口国,同时承担区域内7亿人口的主食供给。

  2. 高温影响演变为区域性治理与粮食安全危机。气候模型显示,到2050年,多个稻区每年高温天数将增加数倍,持续热应激将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危及农民健康与区域粮食安全。极端高温正从气象风险演变为国家治理与社会稳定的复合性危机,迫切需要系统性适应战略与跨国协同应对。

  内容:水稻从产地到餐桌,正陷入前所未有的高温危机。

  1. 水稻生长阶段与热应激“正面碰撞”。高温对水稻尤为致命,尤其在抽穗、开花等关键时期。研究表明,昼夜温度每升高1°C,将分别造成6%-7%的产量下降。IPCC与V3模型预测,至2080年,越南、泰国、印尼部分稻区年最高温中值将达33-36.5°C,稻谷灌浆期将“无温差”可逃。

  2. 热浪叠加风暴与盐碱化,土地“失守”。极端高温放大干旱与海平面上升的破坏力,加剧土壤盐化、板结与生物多样性丧失。据模型估计,至2028年,越南与泰国稻田面积将较2021年分别下降19%与7%。

  3. 农民健康与劳动力双重削弱,面临劳力危机。高温湿度抑制人体散热能力,导致中暑与慢性病上升。由于农民多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风险更高。同时,户外劳作时长缩短,产量进一步受限。

  4. 储运腐败与营养损失“双增”,或陷入失衡困境。高温加速微生物繁殖,加大储存腐败率,农产品易被市场淘汰。供应链中断、冷链缺失问题在极端天气下被放大,影响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效率。

  建议:应建立区域气候农业韧性体系,形成协同抗热“防线”。

  1. 研发与推广耐热稻米品种。应扩大与国际水稻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利用其水稻基因库培育适应35°C以上气候的高产稻种,支持农户转型升级。

  2. 构建区域水资源与粮食应急合作机制。强化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机制(APTERR)数字化,建设跨国冷链与储备点,提升粮食价格稳定能力与应急响应效率。

  3. 整合国家农业规划,优先纳入高温风险。各国农业政策应从仅防洪抗旱,转向将热浪视为核心变量,优化灌溉系统与土壤管理,推动耐热种植模式转型。

  4. 推动主食多元化,提高营养韧性。提前引导公众从单一稻米依赖转向高粱、小米、木薯等耐热替代主粮。通过学校膳食、公共采购与宣传教育提高接受度。

  5. 利用高精度气候模型指导地方行动。应用如V3等高分辨率模型进行农区热风险预警和长期气候规划,提升基层政府与农户的行动前瞻性。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