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巴西玉米到岸背后的粮食安全博弈
/yumi/ 2023年1月17日 五洲棋局
广告

  1月7日,满载6.8万吨巴西玉米的散货船“伊瑞斯星”号穿越万里波涛,顺利抵达中国,从这一刻起,我们正式打通巴西玉米海上走廊。

  大家可能会说,6.8万吨玉米的量好像也不算大啊,为啥要专门报道?

  的确,6.8万吨相对于我国一年进口的将近3000万吨玉米来说是小了点,似乎可以一笔带过。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专门报道这个事情呢?

  或者说,这件事情的意义究竟重大在哪呢?

  意义就重大在这条崭新的海上走廊将为我们的粮食安全、粮价稳定提供一个新的保障。

  这个很重要吗?

  很重要,因为目前我们正面临一个紧迫的课题,那就是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只能说总体较好,还远不到稳如泰山的水平,随时有被威胁的可能。

  什么叫总体较好呢?

  就是国际上关于粮食安全的三条标准,即谷物自给率达到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以上、粮食储备达到本年度消费的18%以上,这三大指标我们是没有问题的,都在安全线以上,长期来看也不会出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的底牌。

  但为什么又说不是稳如泰山呢?

  因为我们对吃得更好、更有营养、更多选择有了新的要求,而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还未完成升级转型。

  这就使得我们在油料粮、饲料粮、副食等方面的供应出现了大规模缺口,并由此形成目前三个基本局面:

  局面一、从2014年起,我们成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大家知道,我们是全球第一大粮食生产国,这个没错,但很多人没意识到的一点是,我们其实也是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2022年的全年数据还没出来,前年我们粮食进口量是创纪录的1.6亿吨,相当于全国6.8亿吨产量的26%,也就是说,我们总的粮食盘子中有五分之一是进口的。

  1.6亿吨,折算下来人均大概200多斤,如果做一个简单化且不全面的类比,按我们目前4斤粮食产1斤肉换算,这些进口的粮食大致相当于人均50斤肉食的供应基础,每天一两多,这个分量还是不小的。

  我们进口的粮食品类以大豆为主,其次是五大谷物(玉米、大麦、高粱、小麦和稻米),2021年大豆买了9652万吨、占总量的58.6%,玉米买了2836万吨、占总量的17.2%,这两个单项加起来就超过七成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大豆呢?

  因为生产一吨大豆至少要4亩地,9000多万吨大豆就要占将近4亿亩,我们全国耕地才19亿亩多一点,要保证粮食就不可能拿出四分之一来种大豆,但油料、饲料又需要这么多,没办法,只能进口。

  可以说,大豆是我们粮食安全体系的突出短板。

  这是2021年的情况,从2022年前11个月的数据看,情况也差不多,预计全年进口总量在1.5亿吨左右,虽略有下降但应该还是第一。

  局面二、从2001年起,美国就是我国最大粮食进口来源国之一。

  二十多年来,我们每年进口美国粮食的金额翻了将近二十倍,增速远高于中美贸易总额。

  2021年,我们从美国进口了389.7亿美元农产品、同比增加28.6%,占总体进口金额约10.8%。

  其中,玉米进口51亿美元、同比增长316%,牛肉16亿美元、增长413%,小麦8亿美元、增长41%,乳制品7亿美元、增长31%。

  是的,都是猛增,原因我们等一下分析。

  这是从金额上来梳理,美国排第二。

  如果从数量上梳理,那美国从2001年起就是我们粮食进口最大来源国了,并且占比一直在20%以上。

  到了2021年,美国农产品占我国粮食进口比重已经高达37.3%,全年进口超6000万吨。

  其中,玉米1983万吨、占比约69.9%,大豆3231万吨、占比约33.5%。

  大家知道,我们进口玉米主要做饲料深加工,大豆则为油料和残渣饲料。

  进口品类中美国玉米和大豆占比如此之高,就意味着我们餐桌上的肉类和油类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美国粮食转化的。

  考虑到美国历史上多次利用粮食作为国际政治斗争武器的“光荣历史”,这可不是太好的现象。

  上述两个局面之外,还有一个和我们不直接相关、但也要重视的局面——

  局面三、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

  2021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1770亿美元、同比增加18.2%,占全球份额约8.2%,总额和增速均创历史纪录。

  美国出口的品类主要有13种,分别为牛肉及其产品、玉米、棉花、乳制品、乙醇、新鲜水果和蔬菜、猪肉及其产品、禽肉及制品、加工食品、水稻、大豆、坚果和小麦,加起来占了总量74%,品类十分均衡。

  其中,大豆出口274亿美元、增长7%,玉米187亿美元、增长103%,牛肉106亿美元、增长38%。

  这些粮食的80%出口到14个国家或国家组织,分别为中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韩国、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埃及、欧盟、印度、印尼、菲律宾、英国和越南。

  我们为什么也要重视这第三个局面呢?

  因为粮食出口覆盖亚非拉欧,且对主要国家形成集中分布,这既是美国长期布局的结果,也使得其掌握了一张长期操纵国际粮食安全形势的王牌。

  考虑到国际局势造成的粮食危机仍将延续下去,美国这张牌的威力还会不断放大。

  上面这三个局面摆在一起,会有什么风险大家应该看出来了。

  很明显,这样的局面如果不改变,一旦中美关系出现极端情况,我们的粮食进口很可能就要出现较大缺口,我们的粮食安全甚至国际环境都将受到威胁。

  有些人说,那到时我们换个渠道进口不就行了?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粮食和工业产品不一样,它不是今天开工明天或者下个月就能出来的“现货”,而是需要数个月乃至数年时间才能收获的“期货”,因此从发出需求到收到货物中间会有很长的周期,这就和不能断粮的硬性要求形成矛盾;

  其次,世界粮食贸易也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往往掺杂了政治、安全等因素,因此不是说有钱想买就能买,还要看人家卖不卖、卖多少、卖了能不能运过来等等,这也和不能断粮的硬性要求形成矛盾。

  其三,世界粮食贸易的格局是长期、缓慢形成的紧平衡局面,不存在宽裕的供应余量。

  什么叫紧平衡呢?

  就是假设全球各国加起来有100个人需要依靠进口粮食来保证食物供应,那么国际粮商巨头们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一定不会让市场上流通的粮食充足到完全满足需求的量,比如可能只提供95个人的量,以此抬升价格,因此有一部分人只能长期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这时如果我们全部转向非美国渠道采购,势必会对全球市场造成大的冲击,无论是道义层面还是经济层面,这笔账都将非常不划算。

  以上这三个原因,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而不能错失提前防范的时机。

  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回到上面留下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这几年我们进口美国粮食的量会猛增?

  答案就是我们在认真履行2020年1月15日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约定,在农产品方面:

  “在2017年基数(241亿美元)之上,中国2020年(增加)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25亿美元,2021年(增加)自美采购和进口规模不少于195亿美元”,即分别不低于366亿美元和436亿美元。

  根据这个协议,我们要大幅增加美国大豆、棉花、高粱、生牛皮、动物食用杂碎、冻鱼等农产品的进口。

  那么,美国政府为什么要要求我们大幅增加进口美国农产品进口,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吗?

  当然不是,农产品从产值上再怎么说都是低总价、低附加值、高竞争性的产品,美国人的胃口显然不可能这么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美国政府真正的目标,是要试图打击我们的其他进口来源,以此获得长期优势。

  由于农产品不易长期保存,所以无法做到宽松储备,这就意味着如果进口美国的粮食多了,那么进口其他国家的粮食就要减少。

  以第一阶段协议为例,来自巴西、新西兰、阿根廷、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农产品就不得不受到冲击。

  因此,如果美国长期绑定我们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就势必长期抑制其他国家的份额,进而迫使这些国家转而生产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所需的品类。

  一旦这些国家都转向了,美国就能在供应上断掉中国未来转寻渠道的便利性、增加中国的解绑成本,最终获得粮食问题上的战略优势。

  这才是美国政府无论如何都要在第一阶段协议中加入巨额粮食采购要求的战略动机和真正目标。

  那么,我们明知道有这个风险,为什么还要签第一阶段协议呢?

  因为我们做决策是从中美政治、经济关系乃至全球发展的全局角度出发,显然,在当时达成协议对我们、对世界都是利大于弊的。

  再加上这个协议的覆盖时长只有两年,因此在综合评估之后,我们认为在这个条款上适当让步不会让美国达成其长期目标,所以在农产品方面便适当让步了。

  这就是近几年从美国进口粮食猛增的原因。

  那么,在协议的两年覆盖时长失效之后,如果美国再次如法炮制、强力施压怎么办?

  很遗憾,美国没有等来这个机会。

  因为有两个原因直接断送了它的计划。

  第一个原因,俄乌冲突。这场冷战之后欧洲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局,恰恰发生在全球两个粮食出口大国之间,因此迅速使全球粮食供应迅速趋向紧张,美国向中国施压粮食采购的计划一下子变成一笔亏本买卖。

  但不卖又不行,因为协议是它自己要求签的,还没履行完,于是我们去年上半年只能“勉为其难”,继续从它手里接下大量粮食。

  到了去年年中,美国政府越想越气,开始自打嘴巴,指责起中国“不顾国际粮食危机大量囤积粮食”。

  这种指责显然站不住脚,到后来连西方专家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比如路透社去年七月份就出了一篇专栏,标题是《美国对中国粮食储备的非议充满讽刺意味》,文章说:

  “美国官员本周五煽风点火,指责北京在全球粮食危机中囤积粮食。然而,仍在实施中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却要求中国购买前所未有数量的美国农产品,鉴于这个义务还未完全履行,美国这种批评显得十分棘手”。

  【原文:U.S. officials fanned the flames on Friday, accusing Beijing of stockpiling grain amid a global food crisis.That criticism, however, is a bit thorny given the Phase 1 trade deal still in place saying China will buy unprecedented amounts of U.S. farm goods, obligations which have not yet been met.】

  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国政府忙活了一大通,回头一看竟然帮中国安然抵御了去年的全球粮食危机,不知道它内心感受如何。

  恐怕接下来几年它对是否继续施压的问题都会有心理阴影。

  这是断送美国粮食绑定计划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美国国内的问题。

  2020年初签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时,美国共和党政府对在其年底大选中胜选有巨大的信心,认为自己不可能失去国内掌控权,因此违约方不可能是自己,签得很干脆。

  结果没想到它硬是华丽丽地丢掉了大选。

  此后,美国方面出于内部政治斗争和利益重新洗牌的需要,开始不断违背协议精神,先是单方面将中国600多家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又不断加码实行出口限制和科技封锁,使得很多采购条款根本无法执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折腾一番之后,又由于汽车芯片供应中断、国内疫情爆发导致货运码头拥堵、货车司机短缺等原因,美国国内的物流陷入长期紊乱,这回彻底没办法落实采购条款了。

  这种情况你说责任在谁身上?

  毫无疑问,责任在于美国自己。

  既然如此,不是我不跟你买,是你自己一堆问题让我买不到,那就不能怪我另寻渠道了,是吧?

  因此,我们名正言顺就把采购转向非美国渠道。

  在非美渠道中,哪个国家是最佳选择呢?

  当然是巴西。

  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国,其耕地资源极其丰富,加上气候适宜,所以盛产大豆、甘蔗、玉米等作物,被誉为21世纪的“世界粮仓”。

  巴西的农业用地面积有多少呢?

  现在网上说的27亿亩或2.8亿公顷其实都不全面,根据巴西农业部自己的资料,2020年它全国共有237万平方公里农业用地,折合35.6亿亩。

  作为农耕民族,我们真的是实名羡慕这样的自然条件。

  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加上金砖机制下的良好合作,巴西当然必须是我们粮食采购的大户。

  上面我们提到2021年从金额上美国是我们粮食进口第二大来源国,那么第一大是谁呢?

  就是巴西,前年我们从巴西进口了453.37亿美元粮食,比美国多出63.7亿美元,直接拉开一个档位。

  而从数量分析,美国虽然是第一,但排第二的巴西和它的差距非常小,美国粮食吨数占比是37.3%,巴西是35.3%,不相伯仲。

  可以说,美国想在粮食问题上做中国的文章,巴西就是它无法逾越的一道高墙。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加大它这个对手的分量。

  怎么增加呢?

  就从品类上增加,扶持巴西的强项。

  此前我们从巴西进口的粮食主要为大豆,玉米占比还很少,2021年大豆是5815万吨,比美国大豆多近一倍,而玉米却少得可怜。

  少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021年,我们进口的2836万吨玉米中,1982万吨来自美国、占比69.9%,732万吨来自乌克兰、占比25.8%,加起来干掉了96%份额,其他国家加起来一百来万吨。

  一个美国、一个乌克兰。。。这怎么行?

  因此,从今年年中开始,我们就加快了从巴西进口玉米的步伐。

  2022年5月,我们的海关总署与巴西农业部签署了《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修订版),解决检验检疫技术问题,开启巴西玉米输华的大门。

  2022年11月,海关总署更新巴西玉米出口商名录,标志着巴西玉米输华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我问了巴西的朋友,这次打通航线的伊瑞斯星号就是11月19日在巴西桑托斯港开始装货的,距离海关更新目录仅半个多月,可见效率有多高。

  这船6.8万吨之后,首批40万吨的其余部分很快也会到港。

  那我们要扶持巴西玉米品类到什么程度呢?

  我只能说,这个份额会很大。

  目前我们规划的第一期目标,是提升到每年500万吨,实现真正的双赢。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金砖机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金字招牌的原因。

  当然,美国政府肯定不会乐见这种局面,所以大概率是要用出各种手段来阻挠的。

  不过,它再怎么折腾也没用,因为它对抗的不是一个中国或者巴西,而是合作发展共赢的全球化趋势。

  相信到最后,美国政府就会发现它所谓的粮食绑定计划,只不过是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构筑出来的空中楼阁,到最后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以上就是我们从首船巴西玉米到港的新闻展开的背景解读。

  可以看出,每一则国际新闻背后可能都蕴藏着复杂的国际博弈,同时也可能成为历史新的注脚。

  或许,这就是国际政治有趣的地方吧。

  在四天的装船之后,伊瑞斯星号11月23日出发,中间12月29日在新加坡停靠补给不到24小时又马不停蹄上路,最终历经四十六天海上日夜兼程,趟平一万多海里波涛,把玉米送到中国。

  是的,这就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五洲棋局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