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记者从湖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植物保护学院牵头起草的湖南省地方标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日前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将于3月31日起实施。据悉,这是我省首个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的技术规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最难防除的是杂草。”《规程》主要起草人、湖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刘双清介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杂草发生种类多、密度高、数量大;且除草剂的选择须同时满足两种作物的安全性要求,如精喹禾灵等禾本科除草剂易对玉米产生药害,氯氟吡氧乙酸等阔叶除草剂则影响大豆生长。生产中,部分农户因操作不规范或药剂选择不当等原因,在茎叶除草时药液容易飘移导致产生药害。同时,我省高温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极易诱发多种病虫害发生,提高了防治难度。
刘双清提醒农户,在防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时,首先要把握防治时期。一是播种前后,大豆和玉米种子需包衣或拌种后再播种,播种后2天内进行封闭除草,土壤湿度和药液量足够是保证封闭除草效果的关键。只要选准对除草剂、最佳施药时期和足够施药量,就能实现苗后40~50天不长草,后期依靠大豆玉米封行达到荫蔽控草的目标。二是苗期至大豆分枝期(玉米喇叭口期),在病虫害为害初期及时防治。三是大豆结荚期和玉米抽雄期,此时是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形成关键期。其次要精准科学用药,《规程》根据害虫习性和病害发生防治时期,推荐了相应的药剂和剂量。最后,可利用植保无人机“一喷多防”“一喷多促”,高效兼治病虫害。
据了解,《规程》根据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制定了作物全生长期的植保措施,为后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规程》针对杂草防除制定了“苗前封闭除草+苗后定向除草”的防控策略;针对病虫害防治制定了农业防治、理化诱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化学防治细分为种子处理、大豆病害防治、玉米病害防治、大豆害虫防治、玉米害虫防治以及病虫害统防统治。
值得注意的是,《规程》紧密结合了农艺措施和健身栽培技术,确保病虫草害防控更加精准有效。如清洁田园,减少田间病残体和虫源基数;与油菜、蔬菜等作物实行轮作;加强水肥管理,开好沟确保灌排通畅,田间做到“雨停沟干”;在品种选择上,大豆最好选择底荚高度15厘米以上的品种,可大大降低机械化收割时的产量损失。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3-19]
-
[03-19]
-
[03-19]
-
[03-18]
-
[03-18]
-
[03-18]
-
[03-18]
-
[03-18]
-
[03-18]
-
[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