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农事渐起。近日,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充分利用当前土壤墒情良好、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高标准开展春季夹肥和镇压作业,为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结合耕地土壤实际,提前布局高产示范、单产提升、科学施策、推广科学的耕作技术,开启单产提升“科技副本”。
四倍速育苗
智慧车间提高生产效率
近日,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第三管理区占地1600平方米的水稻智能育苗车间,智能暗室、智能机械作业手臂AGV自动驾驶技术等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比比皆是,这里机声隆隆,却不见人影,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内,通过大屏幕监测水稻育苗的各道工序运转情况,智能育秧中心已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控制智能化、经营规模化,从浸种、催芽到出苗仅需5天,是传统育秧周期的四分之一。
为探索水稻育秧全程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新模式,分公司对农业新型智能装备不断试验与调试,打通了从高温灭菌到暗室出苗一体化生产技术瓶颈,研究出了智能一体化育秧方式,解决了传统育秧方式环节多、雇工难、雇工贵、秧苗素质差及未来10~20年谁来种地等问题,为适度规模化经营统一供苗及水稻有机种植奠定基础。
随着农业生产拉开帷幕,分公司通过升级国产智能农机装备,配套农业大数据平台,使农业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第三管理区引进了全套水稻育秧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控制中心下达生产指令,AGV叉车接收指令,将种袋运至备种生产区,由机械手臂视觉传感器识别种袋3D图像后,手臂上的气动装置将抓手弹出插入种袋,进行拆垛作业,依次抓取摆放至传输带。经48~60小时完成催芽后,自动精播流水线开始作业,共分为自动拆盘、自动播底土、自动浇水、自动播种、自动覆盖土、自动叠盘6个环节。精播流水线的生产效率是每小时800盘,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两个超级大棚的工作量。货物码放完毕后,将暗室门关闭,里面设置了6个温度传感器计算平均温度,使其温度精准控制在30℃~32℃,经48~60小时,就可以达到立针苗状态进行出库。
“与传统育秧相比,智能化育秧节约人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出苗不齐、秧苗素质差的问题,降低了生产风险,为实现标准化育秧奠定了科技基础。”分公司农业生产部水稻负责人李俊介绍。
科技组合
为粮食高产增添底气
在北大荒农业股份友谊分公司第二管理区第一作业玉米水肥一体化高产创建地块,绿色大马力拖拉机在黑土地上走过,一条条白色的地膜下面压着滴灌管线,一次性铺设完成,给黑土地披上了白色外衣,从天空俯瞰,黑白相间的壮观景象,宛如丰收的音符在春天的田野上奏响。今年,这个地块将通过科技措施组合发力,使玉米亩产提升到2000斤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
玉米高产创建是分公司多年探索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为此技术部门将多项耕作种植技术组合应用,让农作物在自然条件和生长条件上达到科学供给的标准,实现高产。
随着晴好天气的持续,分公司抓牢这一有利时机,开展覆膜滴灌设施作业,通过覆盖,先给耕地盖上“增温被”,有效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使土壤温度在早春时节能够快速提升。农技人员介绍,在这层“增温被”的呵护下,玉米播期可提早10天,不仅拉长了玉米高产的时间线,还增强了玉米的抗逆能力。在干旱时节,可有效减少土壤中养分流失,增强玉米的抗涝能力。通过滴灌输送水肥,在不同生长时期定向施用生长所需的养分,为玉米根系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拓宽了玉米高产的生长空间。实践数据表明,相比传统种植方式,覆膜方式种植能实现增产10%左右,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为全面积提高农作物单产,分公司结合今年农业生产实际,根据土壤墒情和化冻情况,制定详细作业计划和标准,充分发挥大机械作业优势,合理安排机械力量,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玉米播前分层、定位、定量深施肥作业。在作业过程中,管理区农技人员随时对夹肥深度进行检查,严格控制作业深度、机车速度和肥量准确度等标准,全程跟踪指导,全方位做到精细化、标准化作业,确保每一项农事操作都能达到高质量,切实为农业高产丰收筑牢根基。
智能农机
为春耕生产添新力
近日,在友谊分公司水稻种植地块,一台国产拖拉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正在进行水稻插秧前的搅浆整地作业。目前,大棚内稻苗已经泛绿,全面进入田间整地作业阶段。
在当前的春耕生产中,新机械、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让水稻高质量种植有了底气。机械压床机、智能电动播种机、智能覆土机、棚内喷药机得到广泛应用,棚内小型机械轨道作业,极大减少了人工投入,提升了作业效能。
分公司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持续发力,使用智能机械减少用工量,提升作业标准,为粮食丰产丰收注入新活力。
第七管理区水稻田,机械轰鸣,泡好的池田里,大马力机车带着液压平地器正在进行搅浆平地作业。天空中,一台四翼飞旋无人机往复飞行,均匀地将配方肥撒在池田中。天地双线开工,不仅提升了整地速度,还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
“用无人机撒肥效率太高了。以往人工撒肥又累又慢,现在操作无人机,百十斤配方肥很快就能均匀地撒完,而且飞行高度和播撒量都能精准控制,播撒效果特别好。”飞手王立明边操控无人机作业边说。
“以前只靠农机作业进度比较慢,无人机加入后,好处很明显。它撒肥均匀,避免了肥力不均的情况,而且农机整地质量有保障,这对后续水稻生长十分有利。”质量技术监督员曲成明说。
今年,分公司以智能农机激活数字农业,打通了农业创新的堵点和卡点,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农业领域的“助力者”和“规划师”,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节能降耗,稳产高效。持续推广农机新技术,扩大落实及使用面积,进一步加大智能农机引进力度。去年至今,已更新高性能智能农机设备621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57.1万千瓦。分公司将持续加快农机更新迭代,重点更新3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高性能宽窄行插秧机、旱田电控气吹播种机等农机装备,提升农机智能化装备水平。
春耕至今,分公司已投入无人机200余台,大幅提升了水田施肥的精度和速度。
提升单产之路,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打牢基础,才能稳固“大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征程中贡献“友谊”力量。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4-30]
-
[04-30]
-
[04-30]
-
[04-30]
-
[04-30]
-
[04-30]
-
[04-30]
-
[04-30]
-
[04-30]
-
[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