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一碗粮里看“四向”系列报道
/yumi/ 2025年7月28日 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
广告

  核心提示

  夏粮归仓实不易,秋粮管护正当时。

  作为“国人饭碗”的重要担当力量,河南正循着“向科技要粮、向管护要粮、向防控要粮、向市场要粮”的“四向”路径,全力以赴筑牢粮食安全的坚实屏障。

  向科技要粮,智慧农机、良种良法等提高粮食生产质效;向管护要粮,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化服务等让土地多打粮、打好粮;向防控要粮,防灾减灾、统防统治等守护丰收希望;向市场要粮,维护收购市场秩序,保障种粮收益,加强现代流通、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力促农增收。

  一碗中原粮,浓缩“四向”合力。今起,本报特推出《一碗粮里看“四向”》系列报道,聚焦“四向”,集中展现河南上下一心扛牢粮食安全责任的拼劲与韧劲。

  “你看我这样,像下地的人吗?”

  大暑已至。郸城县胡集乡白楼村玉米地绿浪翻滚,一人多高的玉米秆子密密麻麻。种粮大户王雷悠然站在地头树荫下,没穿胶鞋,没拿锄头,仅靠手机操作。

  手机屏幕上,农林物联网APP的各种数据清晰跳动——7月23日8时37分:“鼠情监测:无异常”“土壤湿度:21.5%”……田间的摄像头不分昼夜地守护着千亩庄稼。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不断创新的农业智慧护航着中原粮仓的丰收。

  科技赋能“慧”种田

  商水县张庄镇高标准农田里,田埂被烈日晒得发烫,种粮大户邱守先抚过翠绿挺实的玉米叶片感慨,“你瞅瞅,长得多精神!”

  田垄边,银色的水肥一体机正在运转,邱守先点开手机中的APP,打开1号阀门,水瞬间喷洒而出,在阳光下画出一道美丽彩虹。邱守先笑出声来:“以前靠牛,后来靠铁牛,现在啊,靠‘云牛’!”

  田间水肥一体机、气象站等通过物联网远程操控,作物的“营养”需求在手机上一目了然。邱守先说,面对今年的干旱、病虫害等挑战,他的底气就来自“科技这座靠山”。今年夏天,他的合作社2100亩小麦在高温干旱中创下300万斤的产量。

  “干旱年景,只要管理得当,粮食照样收得多、品质好!”舞阳县莲花镇闫湾村种粮大户闫跃东望着玉米田,眼里漾着笑意。

  他的地里藏着高产门道:宽窄行密植播种技术搭配北斗智能精量播种机,机器一趟过,播种、施底肥、铺滴灌带全搞定。一亩地里密密实实站着5000多株玉米,整整齐齐。

  “有了玉米密植滴灌技术,一亩地起码能增产200公斤。”闫跃东说,“滴灌直接送水到作物根部,水肥量更精准。”

  “玉米耐晒,怕连阴天。”闫跃东说,“光照充足,滴灌给得及时,作物积累的干物质多,产量自然就噌噌往上涨!”

  耕,有北斗导航旋耕机沿着预设路线稳稳前行;种,有气吸式播种机精准运作;管,有虫情监测仪24小时值守,无人机高效植保;收,有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收割作业、秸秆还田一气呵成。

  从种子破土到粮食归仓,河南的耕种管收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田垄间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良种一粒重千钧

  郸城县胡集乡万丰源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宛如一座“玉米练兵场”。

  这里位于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近2000亩的玉米田里,几十个品种“同台竞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夏玉米中熟抗病种质改良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省农科院粮作所副研究员郭书磊像严谨的“考官”,细致考察每个“考生”的抗病性、株高、穗长等产量潜力及籽粒品质。

  “我们的目标不是选出‘状元’,而是为不同环境找到适配的‘考生’。”郭书磊介绍,团队培育的郑单819等郑单系列优质绿色玉米高产品种,在单产提升中表现优异,尤其在近几年高温干旱、阴雨寡照频发的情况下,经受住了热害、渍涝的考验,产量还提高了10%到15%。

  科技,就在实实在在的产量与农人的笑容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团队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聚合抗锈病、抗茎腐病基因,培育出康农玉8009等玉米品种,亩产超1000公斤,倒伏率低于5%。

  MY73、现代959、秋乐368、郑单819等高产抗逆玉米品种的推广,推动全省玉米品种更新换代,淘汰低密、抗性差品种,单产稳步提升,带动全省秋粮均衡增产,效益显著。

  田间“战地参谋团”

  种好新品种,还需搭配良法。商水县广袤田野上,24支由农技人员组成的“战地参谋团”,正顶着烈日在垄间穿梭。

  “眼下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正是需水需肥关键期。”商水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曾运红向农户科普,必须保障好水肥,让玉米“吃饱喝足”,耽误不得。

  今年,“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亮眼的关键词,而创新型栽培技术正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粮作所玉米耕作栽培研究室主任乔江方介绍,他们推广的一批创新型栽培技术,在大面积单产提升中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尤其是在应对今年区域性高温干旱时,滴灌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稳产高产提供了关键支撑。

  今年河南秋粮种植面积超过7600万亩,为应对高温干旱、病虫害等,我省及时下发了《2025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同时成立9个厅级领导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18个秋粮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会同全省1.3万余名农技人员分片包县开展技术服务,力保秋粮丰产。

  晚霞满天,王雷蹲在垄间,顺手抓起一把泥土,笑容里满是笃定。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作者:刘婷婷 魏静敏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三农全媒体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