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安徽省五河县小圩镇薛集村的田野,一幅生机盎然的农耕画卷徐徐展开:550亩连片农田里,挺拔的玉米与葱郁的大豆错落相间,玉米拔节的脆响与豆荚鼓胀的轻吟合奏着乡村振兴的乐章。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是种粮大户马运松探索“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生动实践。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粮仓”“钱袋”双丰收
“一田双收”激活土地潜能。“以前单种玉米,亩产虽高但效益有限。现在采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相当于一块地挣两份钱!”马运松站在田埂上,指着长势喜人的作物介绍。自2021年起,他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尝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通过科学规划株距行距、精准配比水肥,实现了两种作物和谐共生。玉米株高“搭凉棚”为喜阴的大豆遮阳,大豆根瘤菌固氮又为玉米提供天然养分,这种“高低搭配、营养互补”的种植方式,让每亩地年收益达1300元,较传统模式增收300元,550亩年增收超16万元。2025年夏季测产数据显示,套种田块大豆亩产稳定在300斤,玉米亩产保持在900斤,真正实现了“粮仓”“钱袋”双丰收。
科技赋能书写绿色答卷。在这片绿油油的田地背后,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强力支撑。薛集村党总支积极对接县农业专家团队,为套种模式提供全程技术护航:选用“沃玉3号”玉米与“鑫豆18”大豆等适配品种,利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使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5%,土地利用率提升30%,既守住了生态红线,又筑牢了粮食安全根基。“现在田里蚯蚓多了,鸟雀也来了,生态链越来越完整。”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真切变化。
党建引领共绘振兴图景。薛集村“两委”以马运松的示范田为课堂,组织20余户农户现场观摩,党员带头成立技术服务队,将“种植经”送到地头。如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已覆盖小圩镇5个行政村,推广面积达5271亩,薛集村种植面积超1400亩。在主题党日活动中,村民们算起“生态账”“经济账”:“跟着党走,咱这黄土地真能生出‘金疙瘩’!”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7-28]
-
[07-28]
-
[07-28]
-
[07-28]
-
[07-28]
-
[07-28]
-
[07-28]
-
[07-28]
-
[07-28]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