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十八台钢铁巨兽在张掖的玉米地里撒欢儿,那架势活像一群饿急眼的壮汉冲进了自助餐厅。老张头蹲在地头,眯着眼看自家二十亩玉米被机器一口口吞进去,吐出来的全是金灿灿的种子。"这铁家伙干活比三个儿子都利索!"他咧着嘴笑,缺了颗门牙的豁口里灌满了九月的阳光。
张掖这地方邪门得很。别人种玉米是为了喂牲口,他们倒好,专门伺候那些比大姑娘还金贵的玉米种子。全国老百姓地里长的玉米,十棵里头得有四五棵是打这儿出去的种。碱滩镇的老把式们常念叨:"咱这黄土坷垃里埋的不是庄稼,是金豆子!"这话真不假,去年光卖种子就让老王家闺女在城里买了套三居室,气得隔壁老李头直跺脚:"早晓得种地能种出学区房,当年说啥也不让娃去打工!"
农机站的王技术员最懂这里头的门道。他指着正在田里转圈的收割机说:"这玩意儿肚子里装着北斗导航,走直线比老丈人喝醉时候的步子都直。"确实邪乎,以前二十个壮劳力忙活半个月的活儿,现在三台机器两天就收拾利索。有个从省城来的记者数了数,发现每台机器一天能"吃"掉五十亩玉米,吓得直咂舌:"好家伙,这哪是收割机,分明是印钞机嘛!"
种子公司的化验室里,穿白大褂的姑娘们正拿着放大镜瞅那些玉米粒。新来的实习生小刘捏着粒种子嘀咕:"这不就是普通玉米吗?"旁边李姐"噗嗤"乐了:"傻小子,这里头藏着咱中国人吃饭的秘密呢!"她掰开一粒种子,指着胚芽说:"瞧见没?就这点小东西,能让亩产多打两百斤粮。咱们张掖人种的不是地,是高科技!"
农机合作社的老赵最近愁得直薅头发。政府说要搞全程机械化,可去雄这活儿机器死活干不利索。"大老爷们给玉米'计划生育',传出去都丢人!"他蹲在修理厂门口发牢骚。修理工小马叼着烟乐:"赵叔您急啥?去年咱用无人机授粉,老辈人说伤风败俗,现在不都真香了?"正说着,农科院新研发的去雄机"突突突"开过来了,活像个长了眼睛的大剪刀。
傍晚的晒场上,金黄的种子铺了满地。会计小周按计算器按得手指头冒烟:"王婶家二十八亩地,亩产四百六......"旁边纳鞋底的王婶突然插嘴:"少算啦!农机补贴的钱还没加呢!"大伙儿哄笑起来,笑声惊飞了偷吃的麻雀。村支书老陈背着手溜达过来:"笑啥笑?明儿省里专家来考察,都精神着点!"转头悄悄问技术员:"那台进口精量播种机,真能一个坑只丢两粒种?"
晒场边的老槐树下,几个老汉正在抬杠。李大爷说机械化再好也比不上老把式,话没说完手机响了,在外地上班的儿子发视频让他看孙子。老头儿手忙脚乱戳屏幕的样子,逗得老伙计们前仰后合。笑声里,最后一车玉米种子正"哗啦啦"倒进仓库,那声音听着就让人踏实。
仓库墙上褪色的标语依稀可见:"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保管员老马摸着粮囤嘟囔:"这哪是种子啊,分明是咱庄稼人的底气。"夜风掠过晒场,带着玉米须的甜香。明天太阳升起时,这些种子就要坐上卡车,天南海北地去生根发芽。就像张掖人常说的那样:好种子走到哪儿,都能长出好光景。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11]
-
[09-11]
-
[09-11]
-
[09-11]
-
[09-11]
-
[09-11]
-
[09-11]
-
[09-11]
-
[09-11]
-
[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