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景谷县正兴镇勐烈村的玉米地里,丰收的画卷正徐徐铺展,连片的田垄间,干燥饱满的玉米棒已褪去外衣,在阳光下泛着金黄光泽,刚完成采摘脱壳便整装待发。几架农业无人机轻盈穿梭于田间地头,下方悬挂的编织袋里装满干玉米,稳稳升空、精准转运,为丰收季的“最后一公里”运输按下“加速键”。
勐烈村多属山地地形,玉米地块零散分布在起伏的山坡间,往年采收后,干玉米全靠村民人工肩背手提转运下山。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人工成本也居高不下,成为制约丰收效率的“堵点”。
今年,在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的主动引导下,加上种植大户率先尝试后的示范带动,无人机运输这一新鲜模式迅速在村里推广开来。从最初村民们围观看热闹的“稀罕事”,到如今省时省力又省钱的“抢收好帮手”,科技的介入让山地丰收更高效、更轻松。
“往年收玉米最犯愁搬运,地块散在山坡上,全靠人背马驮,15亩地得请10个人忙一整天,工钱就要2000多块。今年我家50余亩干玉米喜获丰收,总产量预计达5万公斤,借助无人机吊运,真是省时又省力!”种植大户徐定凤望着空中往来的无人机感慨道。
科技助农,让丰收的底气愈发坚实。当智慧的“种子”扎进田野,不仅为村民卸下了肩挑背扛的辛劳,更让高效省力的农耕图景成为现实。丰收的喜悦,正沿着无人机的航线,稳稳降落在勐烈村每一户人家的院落中。瞧,一袋袋金黄的干玉米,正由无人机吊运着,精准“飞”入家家户户的粮囤!
在山地农业的运输版图上,“最后一公里”曾是制约效率的瓶颈。如今,无人机吊运技术的应用,巧妙破解了这一难题,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展望未来,勐烈村将持续加码智慧农业,鼓励并推广更多先进技术,让科技为特色种植产业插上更强劲的翅膀,推动科技成果深度融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29]
-
[09-29]
-
[09-29]
-
[09-29]
-
[09-29]
-
[09-29]
-
[09-29]
-
[09-29]
-
[09-28]
-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