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玉米除草,什么时候打除草剂效果好?
/yumi/ 2025年2月21日 种业资讯
广告

  “你也会种玉米呀?

  听说这几年的玉米价格还不错,你觉得赚钱吗?”

  小李的朋友问他。

  小李说道:“我以前是种过的,不过后来没种了,按照这种趋势看来还不错呢!”

  现在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玉米了,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开始得到重视。

  玉米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效益在众多作物中是较好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也纷纷加入了种植玉米的大军中,但为了确保玉米的高产高效,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杂草控制,确保杂草对玉米的生长影响较小。

  那么玉米除草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候呢?

  玉米除草的方法。

  玉米作为占据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位置的重要作物,同时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饲料来源之外也是粮食的重要来源。

  同时在玉米生产中,杂草所造成的问题是十分复杂的,一旦不加以管控,杂草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

  由于杂草对光照、养分和水分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争抢能力,杂草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将其吸收到体内,从而给玉米造成干旱,同时还会对玉米造成遮挡,让玉米不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等条件。

  所以只有对作物及时进行除草管控,这样才能够保持作物高产。

  通常情况下,对杂草进行除草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封闭除草和苗后除草。

  封闭除草就是在作物播种或者栽植之前或者是播种后栽植前施用药剂,从而保证作物出苗的时候根系以及茎叶都比较健壮,没有受到药害影响。

  苗后除草则是在作物出苗后进行施用,这种方法一般用在一些抗药性较强的作物身上,所以防治比较难以控制的杂草一般使用苗后除草的方法。

  对于玉米杂草控制来说,封闭除草虽然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并不是非常好处理。

  因为封闭除草要求农民或者种植户在作物播种后及时施药,所以相对来说要迅速对药剂进行处理,而大部分农民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

  所以苗后除草的方法就成为了许多农民进行防治杂草的最佳选择,便于及时施药进行杂草防治,同时能够有效保护玉米不受危害。

  玉米苗后除草,什么时候打除草剂效果好?

  由于不同阶段施用的药剂不同,所以需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来及时选药。

  玉米苗后除草,最佳时期为扎根、定植后约10-15天,也就是在玉米3-5叶期进行施药。

  此时处于玉米生长发育稳定的时候,同时也是防治效果最好的时期。

  此时也最好掌控杂草生长情况,此时大部分杂草已经开始发芽,并且已经开始生长,位于2-4叶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杂草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利用阳光和养分吸收能力是最强的时候。

  所以对于这个阶段进行杂草管控,会有着极佳的效果。

  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施药,或者在药剂选择上出现错误,那么最终往往造成的效果是不理想的。

  因此农民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在这个时期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根据实际研究,喷洒30%苯唑草酮能够达到显著防治效果,由于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苯丙氨酸羧基裂解酶进行作用的,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光合呼吸组织和营养转运系统抑制作用,同时对于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也有着显著效果。

  其具体使用方法为每亩使用600-1000毫升,喷雾水量为30-50升,通过全面喷雾方式喷洒于杂草表面进行防治。

  除了苯唑草酮外,还可以使用烟嘧磺隆,其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酰基转移酶对生殖腺激素合成酶进行抑制,从而达到显著防治效果。

  其具体使用方法为每亩使用30-50克,配合30-50升水喷洒于杂草表面达到防治效果。

  还有就是要注意针对有害野燕麦等野生植物进行图示防治,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注意事项。

  在进行施药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告知广大农民朋友们,首先是在使用烟嘧磺隆的时候,如果是鲜食玉米就不能使用此药剂了,因为一旦造成药害,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

  其次就是对于90%氟吡噻虫啉阿维菌素这样的混合药剂,若在应用过程中不正确使用,将会对其防治效果产生影响,使得防治效果不佳,而且还可能造成玉米出现斑点等情况;

  所以在施药之前,需要将其稀释后再合理喷洒在需防治对象的表面,不得直接进行施用或过量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除此之外,在选择农药的时候,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并且选择知名企业或者厂家生产的产品,以确保其质量可靠有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防治杂草的效果最大化,同时还能保证我们的经济利益和时间收益最大化;

  最后就是我们在存放和使用杀虫剂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储存和使用规范,以免造成误伤或意外伤害,同时也要确保安全有效。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种业资讯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