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猪料评选 精诚企业专题 饲料巴巴 饲料英才网 中国畜牧论坛 饲料网址大全 手机短信 饲料周报 年报 名录 在线直播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广告
玉米籽粒间码原因及预防措施
/yumi/ 2025年11月17日 众博生活
广告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籽粒间码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结实率和籽粒饱满度,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给种植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深入探究玉米籽粒间码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玉米高产优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玉米籽粒间码的概念及危害

  玉米籽粒间码,又称“花粒”“秃尖”“缺粒”等,是指玉米果穗上部分籽粒发育不良、缺失,或籽粒大小不均、排列稀疏,形成间隙过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玉米灌浆期至成熟期表现尤为明显,严重时可导致果穗结实率不足50%。

  籽粒间码不仅直接降低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还会影响籽粒的商品品质。间码严重的籽粒往往饱满度差、千粒重低,在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易受嫌弃,价格也会大打折扣。此外,籽粒间码还会降低玉米的抗逆性,使果穗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进一步加剧产量损失。同时,这种现象还会影响玉米的遗传稳定性,对品种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不利影响。

  二、玉米籽粒间码的主要原因

  (一)品种特性

  不同玉米品种的遗传特性存在差异,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这是导致籽粒间码的内在因素。一些品种本身就存在结实性差、秃尖率高的遗传缺陷,如穗型过大、花丝抽出不整齐、雄穗花粉量不足或花粉活力低等。例如,部分甜玉米、糯玉米品种由于基因特性,在常规种植条件下更容易出现籽粒间码现象。此外,品种的抗逆性(如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等)较弱,也会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加剧籽粒间码的发生。

  (二)环境因素

  1.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是影响玉米授粉结实的关键外部因素,也是导致籽粒间码的主要原因之一。

  - 高温干旱:玉米开花授粉期对温度和水分较为敏感,适宜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80%。若此期间出现持续高温(超过32℃)干旱天气,会导致雄穗花粉活力下降、寿命缩短,甚至出现花粉失活的现象;同时,雌穗花丝抽出困难、活力降低,无法及时接收花粉,从而造成授粉不良,形成籽粒间码。

  - 阴雨寡照:玉米开花授粉期若遭遇连续阴雨天气,一方面会影响雄穗花粉的传播,导致花粉无法顺利到达雌穗花丝;另一方面,高湿环境容易引发花粉霉变,降低花粉活力,同时也会影响花丝的授粉能力,导致结实率下降。此外,阴雨寡照还会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光合产物积累不足,无法满足籽粒发育的需求,进而加剧籽粒间码。

  - 低温冷害:玉米拔节至抽穗期若遭遇低温冷害,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雄穗发育迟缓、花粉量减少,雌穗花丝抽出延迟,雌雄花期不遇,造成授粉失败,形成籽粒间码。

  2. 土壤条件

  土壤的肥力水平、质地、酸碱度等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进而导致籽粒间码。

  - 土壤肥力不足:土壤中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缺乏,或微量元素(如硼、锌)供应不足,会影响玉米的花芽分化、雄穗发育和雌穗结实。例如,缺硼会导致玉米花丝发育不良、花粉管伸长受阻,影响授粉结实;缺锌则会导致玉米植株矮小、叶片失绿,光合产物积累不足,籽粒发育受阻。

  - 土壤质地不适:土壤过于黏重或过于贫瘠,会影响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抗逆性下降,进而引发籽粒间码。此外,土壤酸碱度失衡(pH值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导致玉米营养吸收障碍,加剧籽粒间码现象。

  (三)栽培管理措施

  1. 种植密度不合理

  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光合产物分配不均。密度过大还会影响雄穗的正常发育,导致花粉量不足,同时也会影响雌穗的分化和发育,使花丝抽出不整齐,授粉成功率降低,从而形成籽粒间码。反之,种植密度过小,虽然通风透光条件较好,但单位面积内的穗数不足,也会影响总产量,且个别植株可能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出现籽粒发育不良的现象。

  2. 水肥管理不当

  - 浇水不当:玉米生长期间,尤其是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等关键生育期,水分供应不足或不均,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如抽穗期缺水,会导致雄穗花粉发育不良、雌穗花丝抽出困难;灌浆期缺水,会影响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运输和积累,导致籽粒干瘪、间码。此外,浇水过多或雨后积水,会造成土壤缺氧,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功能,同样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加剧籽粒间码。

  - 施肥不当:施肥量不足、施肥比例失衡或施肥时期不当,都会导致玉米营养供应不足或失衡,影响籽粒发育。例如,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徒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雄穗发育过旺,雌穗发育滞后,授粉不良;而磷、钾肥不足,则会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导致籽粒饱满度差。此外,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不足,也会直接影响玉米的授粉结实。

  3. 田间管理粗放

  田间杂草过多,会与玉米植株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导致籽粒间码。同时,中耕培土不及时,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此外,玉米生长期间若遭遇倒伏,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光合产物积累减少,进而影响籽粒的发育,形成间码。

  (四)病虫害影响

  玉米生长期间,若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会直接破坏植株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授粉结实和籽粒发育,导致籽粒间码。

  - 病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会破坏叶片的光合组织,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导致光合产物积累不足;玉米丝黑穗病、穗腐病等穗部病害,会直接侵害雌穗和籽粒,导致籽粒腐烂、缺失,形成间码。

  - 虫害:玉米螟、蚜虫、蓟马等害虫,会吸食玉米植株的汁液,破坏组织器官。例如,玉米螟幼虫蛀食雄穗和雌穗,会导致花粉量减少、花丝受损,影响授粉;蚜虫和蓟马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籽粒发育不良。

  (五)其他因素

  1. 花期不遇

  玉米雌雄穗的花期是否协调,直接影响授粉效果。由于品种特性、环境条件或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雄穗开花期与雌穗花丝抽出期不同步,即“花期不遇”。若雄穗先开花,而雌穗花丝尚未抽出,或雌穗花丝抽出后,雄穗已完成散粉,都会导致授粉失败,形成籽粒间码。

  2. 机械损伤

  在玉米田间作业(如施肥、浇水、中耕、喷药等)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对玉米植株造成机械损伤,尤其是对雄穗和雌穗的损伤,会直接影响花粉的传播和授粉过程,导致籽粒间码。此外,鸟类、老鼠等动物的危害,也会破坏玉米果穗,导致籽粒缺失。

  三、玉米籽粒间码的预防措施

  (一)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结实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玉米品种,是预防籽粒间码的基础。在品种选择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种植习惯,选择经过审定推广的优良品种。优先选择穗型适中、花丝抽出整齐、花粉量充足、抗高温干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避免选择那些容易出现秃尖、缺粒的品种。同时,在种植前要做好种子的筛选和处理,选用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的种子,并进行晒种、拌种等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抗逆性。

  (二)优化环境条件

  1. 合理安排播种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玉米的播种期,避开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等不良气候条件对玉米开花授粉期的影响。例如,在高温干旱地区,可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使玉米的开花授粉期避开高温干旱时段;在多雨地区,可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并合理安排播种期,避免开花授粉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

  2. 改善土壤条件

  - 深耕改土:种植前进行深耕,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对于黏重土壤,可掺入适量的沙土、有机肥等进行改良;对于贫瘠土壤,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提高土壤肥力。

  - 调节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的酸碱度情况,合理施用改良剂。如土壤偏酸,可施用适量的生石灰进行调节;土壤偏碱,可施用适量的硫酸亚铁等进行改良,确保土壤酸碱度适宜玉米生长。

  (三)加强栽培管理

  1.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种植方式,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来说,紧凑型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可适当偏高,平展型品种则应适当偏低;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可适当密植,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则应稀植。合理密植既能保证单位面积内有足够的穗数,又能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授粉结实率,减少籽粒间码。

  2. 科学水肥管理

  - 合理浇水: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及时、适量地浇水,确保水分供应均衡。重点保证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的水分供应,避免干旱或积水。浇水方式可采用滴灌、喷灌等,提高水分利用率。同时,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土壤缺氧。

  - 精准施肥: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微量元素补充”的施肥原则。基肥要施足,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化肥;追肥要适时适量,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合理施用。例如,拔节期适量施用氮肥,促进植株生长;抽穗期增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和授粉结实;灌浆期补充微量元素,提高籽粒饱满度。同时,要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植株徒长。

  3. 精细田间管理

  - 及时除草: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或化学除草等方式,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

  - 中耕培土:在玉米拔节期、孕穗期等关键时期,进行中耕培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 防止倒伏: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培土等措施都能有效防止玉米倒伏。若遭遇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导致玉米倒伏,要及时进行扶直、培土,减少损失。

  (四)做好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深耕改土、清除田间病残体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场所;选择抗病虫品种,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虫能力。

  -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采用黑光灯、黄板等进行诱杀;人工捕捉害虫,减少虫源。

  -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例如,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防治玉米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药剂。注意药剂的施用时期和用量,避免药害发生。

  (五)其他预防措施

  1. 调节花期

  对于一些容易出现花期不遇的品种,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提高授粉成功率。人工辅助授粉可在玉米盛花期,选择晴天上午9-11时,采集健壮植株的雄穗花粉,均匀撒在雌穗花丝上,连续进行2-3次。此外,也可通过调整播种期、种植密度等方式,调节雌雄穗的花期,确保花期协调。

  2. 避免机械损伤

  在田间作业过程中,要规范操作,避免对玉米植株造成机械损伤。尤其是在玉米开花授粉期,要尽量减少田间作业,防止损伤雄穗和雌穗。同时,要加强对鸟类、老鼠等动物的防治,避免其破坏玉米果穗。

  四、结语

  玉米籽粒间码是由品种、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还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户应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从品种选择、环境优化、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籽粒间码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对玉米生长过程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玉米高产优质,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玉米籽粒间码机理的研究,培育更多抗逆性强、结实性好的玉米品种,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文章来源:众博生活
广告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广告
广告
热点文章
最新文章
广告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