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小凤
敲敲电脑,“猪事”搞定,这样的现代化养猪场你见过吗?
人脸识别并不稀奇,但你听说过“猪脸识别”吗?
12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雁江区丹山镇楠木村的凤凰山种猪场,探访这里是如何将“AI”和“养猪”这两个原本不搭边的关键词巧妙结合在一起的。
三全三自动 智慧化管理“二师兄”
“我们已经在为母猪进场前,做最后的洗消准备。”凤凰山种猪场总场长贺刚介绍道,猪场将于12月10日引进6000头母猪。待首批“住户”入栏后,猪场将进入全封闭管理模式。
尽管当前猪还没入场,但每位参观人员仍须穿戴严密的防护用品,避免与种猪日后生活环境发生直接接触。记者看到,猪场部分区域内技术人员们正忙着安装各类养殖控温设施设备,而其余区域设施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
据介绍,该项目是正大集团四川区域内最大的智能化种猪场项目,同时也是雁江区最大的现代化智慧养猪技术应用项目。项目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220亩,包含分娩舍、配怀舍、后备舍总计38个单元房,配套办公生活区、隔离消毒区、饲料仓库、污水处理车间、有机肥料场等,可同时存栏能繁母猪6000头,年出栏优质商品仔猪15万头以上。
猪舍内,自动化的供料系统和环境控制器整齐排列。目之所及,无论是猪栏内投喂饲料和水的设备,还是猪舍墙壁上的降温水墙、通风窗等,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相连。
说起现代化养猪,贺刚侃侃而谈。养猪场实行三全三自动(全封闭、全漏缝、全环控、自动料水线、自动清洁、自动环控)模式,能实时了解猪的饮食、健康状态,并及时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等进行调整优化,通过精准控制,提供更优的生长环境,实现无臭养猪、洁净养猪。
在这里,每头母猪都可住上干净整洁的“单间”,养猪这一“脏活累活”也成了动动电脑则“猪事”搞定的“智慧活儿”。
“猪脸识别”机器人 随时掌握“二师兄”状况
采访中,一台方形AI机器人成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时不时转动着“眼睛”在猪舍来回巡视。
“这台机器人是我们猪场的‘护士’兼‘医生’,可24小时不间断巡视猪舍、收集信息。”正大集团工程师蒋苏建介绍,机器人集成有可见光、红外、声音、气体检测等各类传感器,可以捕捉、分析“猪妈妈”和“猪宝宝”们的声音、体温等数据。
“规模养猪场数千头猪,靠人工数都数不过来,更别说及时掌握每头猪的生长进度、健康状况了。”蒋苏建说,如今,有了这台具有“猪脸识别”功能的机器人,能实时收集猪的日常行为数据,并及时发现猪是否生病、发情等情况,方便饲养员随时掌握它们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在猪的“产房”内,依托高科技的加持,每一头待产的母猪都犹如住进“五星级宾馆”。产房是装有地暖的单间栏舍,每个栏舍安装有大量传感器、采集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包括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度、气温、湿度等。同时,联动控制通风机、取暖设备、除湿机、开窗机、清粪设备等,保证猪舍维持符合猪健康生长的最佳状态。
此外,猪场整个空间还拥有四级空气过滤、自动控温、独立新风系统及除尘除臭灭菌等装置,让每一头“二师兄”都能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生长,并有效阻断病菌传播。
“凤凰山种猪场是目前雁江最大的现代化种猪场,也是今年资阳的重点生猪保供项目。”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该场投用后,全市四大生猪生产集群的大型养殖基地将达到10个、年出栏优质商品仔猪将达到150万头。随着正大、温氏、新希望、双胞胎等四大全国排名前十的集团加入,我市“龙头企业+规模猪场”合作共营模式不断提质扩面,已累计建成生猪养殖标准化场近500家。如今,资阳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取得长足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一条抻长的猪产业链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资阳“川渝地区重要生猪战略保障基地”的名片也更加响亮。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