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巴西塞拉多地区为农业用途进行的土地清理正导致区域气候变得更为干燥,最终损害大豆单产,并形成“减产—再毁林”的负面循环。
该研究由独立分析机构零碳排放分析公司(Zero Carbon Analytics)完成。研究发现,当农户将原生植被转为农田,大气湿度与降水量随之下降,其影响范围远超过被清理的土地本身,最终导致大豆产量下降。由于收益受损,农民会倾向于继续开垦更多原生地带,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给塞拉多热带草原带来更大压力。
塞拉多是葡萄牙语Cerrado的音译,特指巴西巨大的热带草原生态区,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巴西领土的近五分之一,主要位于戈亚斯、南马托格罗索、马托格罗索、托坎廷斯和米纳斯吉拉斯几个州。
研究团队分析了2013至2023年间840个塞拉多市镇的大豆产量、单产、出口、价格数据,并结合降雨及干旱指标,估算出如果自2008年以来该区域未因大豆种植面积而毁林,那么该地区在统计期内本可额外生产价值94亿美元的大豆,约占这10年总产量的8%。2013年至2023年间,由于塞拉多草原退化造成的大豆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之间的差距估计为3400万吨。
不过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的历史数据显示,过去十多年来巴西平均大豆单产呈现上升趋势。2024/25年度单产达到每公顷3.62吨,较2008/09年度增长近38%。研究报告的作者乔安妮·本特利-麦库恩则强调,这些增产是在气候损失背景下实现的,意味着若没有毁林造成的干旱化冲击,大豆产量本可更高。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