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报告由正大康地集团技术总监秦江帆博士主持。
主题报告:《以数字化推进种猪新质生产力发展》
主讲嘉宾:朱砺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
一、育种与生产管理数字化
1.数字经济
1)《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2)《“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农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农业每年产生的数据量约为8EB
1)自然资源数据3.5EB
2)农业生产数据2.5EB
3)农业市场数据0.8EB
4)农业管理数据1.2EB
预测:农业数据每年将保持50%-80%的增长速度
3.中国种猪育种及生产效率现状
1)中国达标核心群仅15万头
2)中国年均PSY约22头
3)产能比国际水平低30%以上,核心原种对进口依赖度高
4)产业收益流失近960亿元
4.大数据与育种
数字化大背景下,发展数字育种与生产管理是必然方向
5.大数据的特征
1)容量:数据的大小决定所考虑的数据的价值和潜在的信息
2)种类:数据类型的多样性
3)真实性:数据的质量
4)可变性:妨碍了处
5)速度:指获得数据的速度
6)复杂性: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渠道
7)价值:合理运用大数据,以低成本创造高价值
6.构成种猪数字化育种的主要数据类型
1)常规育种数据的长年积累
2)新型育种数据的产生和积累
3)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带来数据爆发式增长
4)各种衍生数据
7.未来会关注的育种和生产管理大数据
主要挑战: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数据库管理算法、算力、成本等
二、常规育种和生产管理数据案例分析
1.常规育种数据分析的背景
1)《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2)《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
总结和反思:对核心育种场的育种和生产管理数据库(2009-2022)阶段性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繁殖信息来源
1)繁殖信息:主要包括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仔猪数等
2)数据来源:24个原种场,合计269,328条有效繁殖数据
3)数据构成:总仔数数据269,328条、活仔数数据269,328条、断奶仔猪数234,939条
3.性能测定信息来源
1)性能测定信息:平均背膘厚、100kg日龄、100kg背膘厚等
2)数据来源:29个原种场,合计455,670条有效测定数据
3)数据构成:100kg日龄数据433,917条、100kg背膘厚数据418,452条、平均背膘厚数据439,455条
三、常规育种和生产数据清理和存在的问题
1.育种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
典型问题1. 极端值个体记录过多
可能的产生原因:数据统计/采集错误、数据录入错误、 缺乏对极端数据的有效处理
带来的影响:
1)大量的“0”值导致数据偏离正态分布
2)表中的“0”值不同于缺失数据,表示为“0”的值,会对数据的均匀度与平均数造成极大影响
3)极端值的弊端
4)极端值的好处
5)极端值的处理
对策:
1)设置极端数据预警,按照前后5%/倍数标准差等标准设定阈值区间,对录入数据预警
2)当录入数据过大或过小时,由现场操作人员二次确认,并结合数据分布情况及时修正
典型问题2:数据混乱带来的二次分析错误
可能产生的原因:测定数据错误、分析方法错误
带来的影响:分析出来的结果完全无参考价值、导致平均水平异常
对策:
1)对数据进行清理,剔除不合理的“0”值和逻辑错误的数据,这样的平均水平才有参考价值
2)管理上,对造成整体数据混乱的育种场/个体/群体予以警告,对数据质量高的予以表彰
典型问题3: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可能的产生原因:测定数据错误、数据录入错误、数据库设置的逻辑错误
带来的影响:很多数据记录错误都不属于统计错误,而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逻辑错误!
典型问题4:系统漏洞带来的错误
可能的产生原因:原始数据错误、数据录入错误、数据库设置存在系统漏洞
典型问题5:辅助测定性状中存在的错误
可能的产生原因:原始数据错误、数据录入错误、 数据库逻辑错误
带来的影响:真实性存疑
2.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遗传评估报告
1)对性能测定数据进行筛选:生长性能数据、繁殖数据
2)对具上述条件的性能测定个体,追溯全部已知系谱记录
四、数据处理前后的区别
五:基因组育种的SOP标准化流程
1.SOP标准化基因组育种流程
对育种大数据进行标准化流程的分析,称为SOP育种流程
2.基因芯片交付数据的常见问题
1)芯片信息未划分品种
2)系谱信息世代不明确
3)表型信息存在异常值
3.数据清洗
1)参考四川省联合育种大数据(2022版)处理方法对异常值进行剔除
2)结合基本统计学规律进行异常值处理和校验
3)将数据清洗情况反馈给企业进行二次数据核对和补充
4)实现方法:MYSQL/SPSS/PYTHON/R/JAVA
4.群体亲缘系数矩阵构建
1)亲缘系数矩阵的生成方法
2)自主开发的亲缘系数矩阵开发算法
5.分子-系谱亲缘系数矩阵联合分析结果
1)将结果反馈给数据提供方
2)剔除数据提供方也拿不准的数据
3)如果数据真实,则这些异常个体可能就是新的遗传变异,值得留种
6.育种值计算
目的:利用表型信息、系谱信息、基因芯片信息,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准确估计个体育种值(EBV),进而计算选择指数
7.育种的管理节律
结合育种群体的批次化管理需要,确定批次生产节律,每年配几次,每次配多少?
六、大数据育种与生产管理的未来
疫情预测、养殖效率优化、智慧选育、养殖模式评价
1.基因信息的数量迅速增大
2.不同基因公司间芯片的兼容问题
3.动态实时测定媒体信息的存储数据量迅速增加
4.大数据衍生的新问题
未来数字化的应用方向:更精准的种猪育种、个性化的饲养管理、更高效的疾病防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养殖系统的建设
主题报告:《溶血磷脂酸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动物肉质方面的探索》
主讲嘉宾:沈利昌董事长,杭州香保饲料有限公司
1.溶血磷脂酸:磷脂中唯一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物质,是组织细胞的第二信使在生物体信号传导中起重要作用
2.溶血磷脂酸的生理功能
(1)促进细胞有丝分裂:
(2)促进上皮细胞的分裂及增殖
(3)溶血磷脂酸是调节脂肪前体细胞与分化脂肪细胞比例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脂肪沉积和积累,它能激活蛋白通道A(PKA),激活环磷酸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CREB结合cAMP反应元件,启动转录,促进肌肉蛋白生成,降低皮下脂肪
(4)提高繁殖性能
(5)促进细胞内超氧化物,提高免疫力;抗细胞凋亡
3.更符合动物生理特点的乳化剂
溶血磷脂是由溶血卵磷脂(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肌醇(LPI)、溶血磷脂酸(LPA)四种成分组成的。同其它乳化剂相比,溶血磷脂稳定性极强,它可以耐高低温耐PH、不会受盐浓度的影响,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
4.溶血磷脂的亲水性优于磷脂
HLB: 衡量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分子亲水亲油能力大小的指标,范围0-20
5.不同乳化剂的经乳化后产生的颗粒大小
6.溶血磷脂的临界微粒浓度远低于其它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浓度,也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是指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其值越低,表示表面活性剂的效率越高。
7.动物的全营养消化吸收促进剂
另外,作为成分之一的溶血磷脂酸不仅可以增加小肠绒毛膜的高度增加消化吸收面积,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还与消化酶有协同作用,增强消化酶的活性,正因为溶血磷脂具有但不限于以上这些作用,所以它不但能促进对油脂的消化吸收,还能促进对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溶血磷脂酸作为溶血磷脂中分子量最小的一种,它的极性更强,所以乳化性能比其它溶血磷脂强1.5倍。
8.降低能量及蛋白用量,降低饲料成本
(1)肉禽:基础日粮降低100-120大卡/公斤代谢能
(2)蛋禽:基础日粮降低80-100大卡/公斤代谢能
(3)水产:鱼类:1公斤溶血磷脂替代10公斤油或脂肪,虾类:1公斤溶血磷脂替代10公斤卵磷脂
(4)其它低能量、低蛋白的饲料
9.溶血磷脂酸的检测方法
(1)气相色谱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粮油检验酶改性磷脂中1-和2-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测定》GBT22506-2008
(3)31P核磁共振波谱法
10.问题及展望
(1)提取的纯度偏低,添加量偏高
(2)在医药及动物生产的应用实践和认知上,处于初级阶段。
(3)在医药、食品、动物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主题报告:《现代高产母猪精准营养与饲喂》
主讲嘉宾:鲁宁博士,PIC应用研究经理
一、母系种猪在繁殖性能上的遗传进展
1.总产仔数、初生重、断奶前存活率不断提高
2.令人惊叹的繁殖性能,总产活产水平高
3.精准营养和饲喂
(1)精准动物营养或精准饲喂是精准畜牧业的一部分,它采用饲喂技术实时为群体或个体动物提供适量且成分适宜的饲料,从而提高农场的盈利能力、效率和可持续性。
PIC营养研究方向:氨基酸、能量、钙/磷、饲喂水平
二、妊娠母猪的能量需求
1.妊娠母猪体况是能量摄入水平的评价指标
每日代谢能饲喂量为维持需要的98.7%时对体况卡尺分数没有改变(100%)
2.体况是预测母猪繁殖性能的优秀指标
3.通过管理母猪体况进行能量摄入的管理
(1)分娩前没有体况偏瘦的母猪
(2)理想体况的母猪越多越好
(3)断奶时没有体况偏胖的母猪
4.分娩前更胖的母猪在哺乳期采食量更低
5.分娩前更胖的母猪在哺乳期体况损失更多
哺乳阶段的卡尺分数损失=断奶后卡尺分数-分娩前卡尺分数
对于母猪体况的潜在变化有指示作用
6.哺乳期体况损失越多=下一胎繁殖表现越差
7.哺乳期体况损失越多=使用年限越短
因繁殖方面原因被淘汰的风险比增大
8.分娩前过瘦的母猪有更高的淘汰和死亡风险
9.以体况管理为基础动态调节妊娠期能量摄入
(1)体况恢复母猪(母猪群基础上每头母猪每天的SID赖氨酸采食量约为11克)
8.6 Mcal ME/天或6.5 Mcal NE/天 (*2.7 至**2.9 kg/天)
整个妊娠阶段按照该水平饲喂预计可恢复3个体况卡尺分数单位
(2)后备母猪理想体况母猪、体况胖母猪:
5.9 Mcal ME/天或4.4 Mcal NE/天 (*1.8 至**2.0 kg/天)
整个妊娠阶段按照该水平饲喂不会使母猪体况卡尺分数出现变化
10.对于大多种猪公司妊娠期饲喂方案都是相似的,但PIC不是
11.母系种猪在生长速度和身体组成上的遗传进展
12.妊娠前期饲喂水平过高导致活产仔指数降低
13.妊娠后期攻胎补饲不会改善繁殖性能
14.妊娠后期攻胎补饲可能对母猪带来负面影响:妊娠期后期增重提高、哺乳期体重损失增多
三、妊娠母猪的赖氨酸需求
1.蛋白沉积在妊娠期逐渐提高
2.提高妊娠期赖氨酸摄入可提高母体蛋白沉积,体重增加但背膘厚度没有变化
3.但更高的赖氨酸摄入量并未提高繁殖性能:活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均无显着差异
4.妊娠母猪的预测赖氨酸需要量随体重增加而提高
5.妊娠母猪的SID赖氨酸平衡在妊娠后期下降
6.提高妊娠期赖氨酸摄入量没有显着改善繁殖性能
PIC推荐妊娠母猪每日SID赖氨酸采食量不低于11 g/天,最大化繁殖性能
四、妊娠母猪的磷需求
1.妊娠母猪的磷需求从1胎到4胎逐渐减少
2.尿磷排放量是磷需要量的灵敏指标,肾脏通过调控磷的重吸收来维持体内磷的平衡
3.尿磷排放量是磷需要量的灵敏指标
妊娠中期:tP = 0.51%; 10.2 g/day
妊娠后期:tP = 0.52%; 10.4 g/day
五、农场饲喂的精准操作
1. 精准饲喂在商业生产中的应用
传统饲喂方式 – 料盒饲喂
(1)确保对母猪体况进行正确的评估
(2)确保料盒下料的准确性
• 日粮的容重变化
• 料盒与料塔的距离
• 料盒品牌/型号
• 料盒与料线所成角度
2. 精准饲喂和传统饲喂的比较
自动饲喂系统
(1)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营养物质利用率
更低的饲料成本,更少的氮、磷排放,同时对繁殖性能无显着影响!
(2)精准营养和饲喂代表着新质生产力
- 成本,环保,以及动物福利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 需要对动物的营养需要了解得更加深刻
- 需要对饲料原料的评估更加精细
- 需要农场实时监控与分析的技术(计算机视觉)
- 需要更先进可靠的自动化饲喂(配料)系统
主题报告:《营养健康猪肉食品的创制理论与技术》
主讲嘉宾:方正锋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一、膳食脂质与营养健康
1.当前主要的健康问题
1)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2)在我国,每10.5秒,就有1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
2.高脂饮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膳食因素
1)高脂饮食使超重肥胖人群激增
2)肥胖成为“最熟悉的陌生病”
3.长期猪肉膳食易形成高脂饮食,危害人体健康
1)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膳食脂肪酸最主要来源,占肉类消费63%
2)猪肉脂肪含量高,n-3PUFA低,其n-6/n-3PUFA高于14.3:1
3)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n-3PUFA每日摄入量300—500mg
4)《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1版)推荐n-6/n-3比为4-6:1
4.四川开发n-3PUFA猪肉食品的重要性
1)四川是我国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第一大省
2)每年出栏生猪约6500万头,产值1300亿
3)我国90%以上人群缺乏n-3,摄入过多n-6,导致n-6/n-3失调
4)开发n-3PUFA猪肉有望解决四川乃至全国n-3PUFA供需矛盾
二、营养健康猪肉的提出
1.脂质种类和代表性组分及作用
固醇、脂肪、类脂(猪健康-肉安全-人健康)
2.适宜的脂肪功供能比和n-6/n-3PUFA促进性成熟、提高受胎率
1)针对问题(卵细胞发育不良)
2)技术目标(排卵受胎率)
3.首次发现胆汁淤积引起胎猪死亡并揭示相关分子机制
妊娠中后期母体或脐带血胆汁酸水平超过19或13um,胎猪死亡率成倍提高
4.胎盘BA升高促进C5aR1表达,下调CA2活性,加剧胎儿淤积和死亡
5.适宜脂肪酸供能比和n-6/n-3PUFA预防胆汁淤积,促进胎儿存活
1)针对问题(妊娠中后期死胎发生率高)
2)技术目标(产活仔数多、窝均匀度高)
6.率先揭示围产期乳腺炎与脂质代谢的关联机制
解析了不同类型油脂对乳腺炎症反应及泌乳力调控的机理,揭示n-3PUFA通过调控乳腺细胞TLR4/MyD88信号途径,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抵御细菌脂多糖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创建了基于脂肪酸调控乳腺健康的泌乳力提升技术
7.率先建立了研究胆汁酸受体调控肠道健康的仔猪模型
针对早产儿和先天肠道发育不良胎儿,通过构建TPN(全肠外营养)、SBS(肠段切除)和SUN(天然营养缺乏)仔猪模型,确证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对猪肠道健康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8.弄清了胆汁酸受体与肠道菌群和养分吸收利用的互作机制
9.系统解析了高脂(猪油)饮食诱导慢性代谢疾病的生理机制
10.什么是营养健康猪肉
1)肥瘦比适宜:原料肉肥瘦比及肉制品肥瘦比适宜
2)脂肪酸平衡:SFA/PUFA及n-6/n-3PUFA比适宜
3)氧化度可控:延缓猪肉原料及肉制品的脂肪氧化
三、营养健康猪肉的创制
1.创制了减少猪肉皮下脂肪的营养调控技术,开发了红烧肉产品
2.探明了膳食纤维改善高脂饮食条件下糖脂代谢的机制
3.研发了香肠膳食纤维脂肪替代技术和生物胺微生物消减技术
4.研发了改善猪肉脂肪酸组成的营养调控关键技术
5.揭示了饲粮营养调控原料肉品质以及脂质氧化的机制
6.创建了饲粮HMTBA+有机硒协同抗猪肉脂质过氧化关键技术
7.研制了壳聚糖和肉桂精油双层修饰脂质体复合可食膜
8.开发了天然抗菌活性体系+脂质体复合可食膜协同抗氧化技术
主题报告:《低碳背景下我国肉牛营养与饲养战略的思考》
主讲嘉宾:孟庆翔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一、肉牛养殖中的低碳理念
科学理解肉牛业低碳发展的内涵、我国肉牛低碳养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国际上肉牛低碳养殖的经验、发展低碳肉牛业的意义
1.国家双碳目标
1)中国向世界首次承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
2)2030年前全国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2.科学理解肉牛业低碳发展的内涵
1)肉牛产业中的低碳发展与过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2)肉牛产业的低碳发展既是理念又是举措,是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
3)低碳肉牛业是一种低碳 、低能 、低排 、生态、有机、绿色及具有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
4)在各种养殖动物中,以生产每单位蛋白质所排放的CO2当量来表示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中,生产牛肉的碳排放最多
5)与效率更高的单胃动物相比,反刍动物通常生产每单位蛋白质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更多。然而,由于产奶的效率高,产奶的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畜种,特别是反刍动物的种类间也有很大的变异,反映了它们饲养系统的多样性
3.我国肉牛低碳养殖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有关肉牛低碳养殖的宣传不够,养殖户不知道什么是低碳养殖?更不知道生产中如何操作?
2)支持肉牛低碳养殖的技术创新研发成果不足
3)可供养殖户参照的肉牛低碳养殖标准和规范缺乏
4)肉牛养殖实践中可供养殖户所用的减碳设备及其监测手段明显落后
4.发展低碳肉牛业的意义
1)肉牛业的低碳与高效发展是肉牛养殖与生态环境改善的有机整体,是未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方向
2)低碳肉牛养殖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升牛肉品质,并推动产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3)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低碳肉牛养殖不仅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还能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肉牛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肉类和丰富的副产品,因此,发展低碳肉牛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
二、从养殖模式上肉牛养殖中的绿色低碳理念实现低碳养殖
1.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
1)含架子牛的母犊一体化牧场种养结合模式与肥育牛场的适度规模肥育模式
2)母犊一体化和架子牛分开的养殖模式
3)小农户母犊一体化养殖模式
4)有机、功能、近自然、地理标识和特色养殖模式
2.选择养殖模式需设前置条件
1)母犊一体化种养结合模式的前置条件
2)肥育牛场适度规模肥育模式的前置条件
3)小农户母犊一体化养殖模式
4)有机、功能、近自然、地理标识和特色养殖模式
3.低碳是养殖模式选择的前提
1)好的养殖模式一定是近自然的低碳模式
2)好的养殖模式一定是高效(效率+效益)的模式
3)好的模式一定是养殖废物和碳排放最低的模式
4)好的模式一定是产品广受市场接受的模式
三、从技术体系上实现低碳养殖
1.牛舍设计与必要的设施设备
1)牛舍的设计原则首先是考虑牛的需要,而不是人的需要
2)从低碳视角考虑,近自然的建筑、通风、采光是最合理的
3)必要的低碳监控设备总是需要的
2.品种选择与杂交
1)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效率高和抗病力强的牛种或杂交组合
2)可选的优秀牛种
3)可以考虑的杂交组合,公母均用作肥育
3.精准营养管理
1)建立中国《肉牛营养需要量》国家标准
2)推广《肉牛营养需要量》标准
3)肉牛场低碳营养管理SOP制定
4.健康保障计划
1)在肉牛养殖场实施生物安全保障计划实现减碳
2)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动物自身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和免疫接种提高动物抗病力
5.粪污处理与碳排放监测
1)牛的粪便处理技术
2)病死牛尸体的无害化处理措施
3)肉牛场碳排放的监测
6.加强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1)国家立项支持低碳肉牛业的科研和技术创新
2)科研单位积极开展低碳监测设备和技术体系的研发
3)养殖企业开展低碳排放技术的推广
四、从管理实践上实现低碳养殖
1.全链条的数智化管理
1)建立肉牛业全链条的数智化服务平台
2)链接饲料企业、养殖场、屠宰场、分割加工、批发零售等所有企业
3)从牛群身份标识到牛肉产品编码再到银行和保险公司,所有信息的编码全部打通
4)实现肉牛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的可追溯管理
2.人员任务管理和牛群流程管理
正在进行的肉牛场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本思路
3.以满足营养需要为基础的精准营养管理
1)日常数字化管理
2)冬季饮用温水
3)其他…….
4.以体况评分为基础的繁殖管理
1)营养性繁殖障碍:对过胖和过瘦情况要及时营养调整
2)生理性繁殖障碍:对内分泌紊乱要及时治疗
5.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的健康管理
1)常规免疫性疫病
2)寄生虫:体内和体外寄生虫—春秋两次驱虫
3)疾病
6.母犊一体化关键环节的管理
1)年产一犊”是目标
2)一高一低”是关键:高繁殖率和低养殖成本
3)实现“一高一低”的途径(七抓原则)
7.生长肥育牛的饲养管理
1)吃得少、长得快、肉质好”是肥育牛的养殖目标
2)养殖关键:“一多一少”,即产肉要多,饲料消耗要少
3) 实现“一多一少”的途径(七抓原则)
8.政府加强碳排放的监管和激励
1)国家和各级政府建立监管制度和监管标准
2)制订低碳肉牛企业管理标准和认证体系
3)鼓励行业内部自律和优秀企业的典型示范
4)构建支持肉牛养殖减碳的激励机制
主题报告:《种母猪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研究进展》
主讲嘉宾:谯仕彦院士,中国工程院、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一、高低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研究
1.2013-2022我国猪生产成绩
猪肉产量增加48万吨,工业饲料多消耗5186万吨
2.丹麦种猪生产性能
2021年丹麦全国平均PSY 34头,生长育肥猪(30-115kg)ADG 1032g、FCR2.58
3.丹麦全国繁育体系
(1)四个品种 (杂交优势): 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汉普夏
(2)标准化选育目标(品种类型):42 个育种者,存栏9,200头基础母猪
(3)180个扩繁者,存栏46,000头基础母猪
4.高产母猪的产出
(1)每年产出相当于自身体重36.6%的仔猪及孕体
- 40kg的仔猪
- 62.5 kg(24X2.5)的孕体重
(2)560L的奶(24X9.7X2.5)
- 32kg乳蛋白
- 56kg乳脂肪
- 28kg乳糖
(3)世界各国母猪的生产力仍在提升
- 遗传潜力的改进使出生活仔数仍在提升
- 趋势:胎儿增加的数目大于乳头增加的数目
(4)PSY提升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在提升
(5)管理方面也需要相应提升:组织、管理、专业性等
5.现代母猪的特征变化
(1)体组成的变化:更大的体重、更少的体脂肪、更多的肌肉、高胎次母猪的体重仍然在增长
(2)对应激更加敏感:采食行为、采食量、对应激的抵抗力
(3)更高的排卵率
(4)更多的乳头,需要更多的营养
(5)更多的发育不成熟的仔猪
(6)上述特征的变化对现代母猪的饲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高产母猪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1)挑战: 窝产数量、 出生仔猪品质、 母猪的生产效率、 母猪的使用年限、 仔猪生产成本的降低、断奶到出栏的生长效率更高、胴体品质改善
(2)应对策略
- 多维度的综合措施:管理、圈舍、健康、营养、基因
- 精准营养、精准饲喂:新的需求、新的投入、新的组织
7.后备母猪的培育是基础
(1)后备母猪的营养创造:
- 扩大生理能力
- 胃肠道容积
- 胰岛素敏感性
- 肠道屏障保护
- 免疫成熟度
- 行为
- 蛋白质、钙、磷的沉积
- 身体与器官发育:肝脏、胰脏、肾脏
(2)目标
- 适宜的体重:第2~3次发情时体重达到145~160kg
- 体组织沉积:蛋白质沉积、脂肪沉积、骨骼沉积
- 微生物菌群的建立
8.母猪生产周期的关键时期
(1)后备准备期(年龄、体重、体组成、第一次配种的卵子数量);发情鉴定+人工授精质量
(2)怀孕第一阶段:恢复体况、着床质量、营养相关质量
(3)怀孕第二阶段:没有应激、避免过度饲喂
(4)怀孕第三阶段:避免体蛋白损失、胎儿的巨大营养需求、为初乳和分娩做准备
(5)泌乳阶段:蛋白和能量需求为卵子质量做准备
1.低产母猪存在明显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异常
2.低产母猪子宫内膜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3.低产母猪卵巢性激素合成能力降低
4.母猪血清靶向代谢组:低产母猪神经酸相关脂质含量较高
5.母猪肝脏和卵巢CerS2低表达可能是神经酸异常积累的主要原因
6.神经酸抑制猪和人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
7.低产母猪体内神经酸异常积累引起卵巢炎症反应
8.建立神经酸快速检测方法
(1)目前神经酸检测常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步骤繁琐,耗时久,且测定误差大
(2)建立了基于免疫学的神经酸快速检测方法
9.创建了调节猪早期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高通量筛选平台
(1)筛选出精氨酸、氮氨甲酰谷氨酸、蛋氨酸、中短链脂肪酸、白藜芦醇等营养
(2)物质能显着改善猪的早期胚胎发育
二、功能性氨基酸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
1.精氨酸
发现低产母猪精氨酸、脯氨酸等精氨酸家族氨基酸代谢异常
母猪血液精氨酸家族氨基酸可作为评价猪早期胚胎质量的敏感标志物
发现精氨酸通过激活PI3K/PKB/mTOR/NOS/NO通路,提高大鼠早期胚胎成活率
证实了日粮中添加1%精氨酸可显着提高母猪的窝产活仔数
2.氮氨甲酰谷氨酸
发现氮氨甲酰谷氨酸(NCG)显着改善早期胚胎发育
NCG的独特诱食:用量小、成本低、仅为精氨酸的1/10,体内半衰期长,不影响肠道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吸收
3.蛋氨酸
(1)早期胚胎附植过程中,蛋氨酸是一碳代谢营养物质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物质除了用于合成蛋白质,还有大部分的蛋氨酸作用于胚胎细胞的遗传物质
(2)蛋氨酸激活关键蛋白CAD磷酸化,增强胚胎细胞增殖
(3)蛋氨酸增强妊娠早期母-胎免疫耐受
4.色氨酸
色氨酸对卵母细胞成熟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这提示我们色氨酸能够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可能在母猪后备阶段和断奶再发情阶段起到重要的作用
色氨酸显着增加窝产活仔数和窝重
5.支链氨基酸 BCAA
支链氨基酸改善初乳和奶水质量
6.氨基酸平衡与供给
(1)母体肌肉缺乏泌乳需要的苏氨酸和支链氨基酸
(2)强化氨基酸供给,优化理想氨基酸模型,提高母猪采食量、产奶量和仔猪断奶前成活率
7.低蛋白氨基酸平衡哺乳母猪日粮改善弱仔断奶前存活率
8.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改善妊娠母猪繁殖性能
三、功能性脂肪酸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研究
1.功能性脂肪酸:参与和调节生物健康、发育、生长和繁殖等关键代谢途径的脂肪酸
2.功能性脂肪酸与早期胚胎发育
(1)母猪妊娠早期(胚胎着床期前)胚胎死亡率高(约45%,Ford等,2002)
(2)脂肪酸可以在胚胎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胚胎发育、着床和着床后胚胎的生长发育
3.妊娠早期日粮添加中短链功能性脂肪酸组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发情期和妊娠早期日粮添加中短链脂肪酸组合可提高母猪窝产活仔数约1.4头
4.中短链功能性脂肪酸组合可提高母猪妊娠早期血清中雌激素的水平、降低母猪肠道和生殖道致病菌水平、提高猪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提高猪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容受性
5.脂肪酸营养对母猪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的影响
(1)母猪妊娠后期,其胎儿的生长发育和养分沉积明显加快,胎儿重量的3/4通常是在妊娠的后1/4时间内完成,同时母猪乳腺组织也开始快速发育并发生了显着的功能和代谢变化以便为泌乳做好准备
(2)在妊娠后期,随着胎儿重量的迅速增加,其占据的空间也随之增大,由于母猪腹腔容积有限导致其采食量受到限制,为了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养分沉积,提高仔猪初生窝重,后期日粮中添加功能性脂肪酸可以改善母猪的产仔性能
(3)泌乳期乳汁的质量决定了仔猪的成活状态和后期的生长性能。乳脂是评定乳汁质量的关键指标。
(4)母猪泌乳期日粮功能性脂肪酸的添加可以提高母猪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含量,改善母猪泌乳性能,并减少母猪泌乳期体重和背膘损失,为下一个繁殖周期做准备
6.不同功能性脂肪酸组合对母猪和仔猪的影响具有差异
日粮添加丁酸钠、月桂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提高泌乳母猪的采食量;提高仔猪断奶重、日增重,并降低腹泻率;
妊娠后期和泌乳期日粮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组合可以提高断奶前仔猪日增重。
(本文现场整理,未经专家审阅,不足之处请谅解!)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11-06]
-
[10-24]
-
[10-24]
-
[10-24]
-
[10-23]
-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