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定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定州伊利”)生产车间,一批批品质优良的乳制品“走”下生产线,“奔”向全国市场,最终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
在这背后,是一条日益强健的奶业产业链,是一个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更是定州市实现“四个再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定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谈及奶业发展的优势,号头庄回族乡长期积累的养殖底蕴深厚,再加上定州伊利这一“链主”企业的强力带动,拓圈强链有基础、有底气。
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区域奶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定州伊利表现亮眼: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25.68亿元;三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荣誉27项;液态奶日产能1600吨,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人,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就业的重要力量。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赢”。“产业再造”绝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技术升级、模式创新与链条延伸,实现产业集群质的飞跃。
近年来,通过积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定州伊利已成功实现角色转变,从最初单一的乳制品加工商,逐步发展成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引领着定州奶业构建起一个完整且高效的生态圈。
乳制品生产链条长,横跨一二三产业链,涉及牧草种植、饲料青贮、奶牛养殖、产品加工、物流运输、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中,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全产业链的覆盖。因此,构建一个“家门口”功能齐全的产业生态圈就显得尤为关键。
围绕这一目标,定州一改传统“招什么落什么”的招商模式,转而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明确目标,围绕定州伊利产业链的实际需求开展精准招商。
在上游饲料供应环节,针对本地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定州成功引进河北牧泉元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按照单班年产15万吨规模建设,主打反刍动物精补料和浓缩料,采用先进制粒工艺,可同时满足粉料和颗粒料生产需求,为周边牧场及石家庄、唐山、保定等地提供稳定优质的饲料供应。
不久之后,定州市赛科星伊人牧业有限公司也成功落户。牧场现存栏2080头,奶牛单产41公斤/天,每年收购1.2万吨青贮玉米,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其总部针对牧场良种繁育,每年可提供胚胎、冻精近7万剂,为3.1万头奶牛提供专业良种繁育技术服务,奠定了“好牛产好奶”的坚实基础。
定州市赛科星伊人牧业有限公司牧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定州伊利与33座奶源牧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本地牧场就有6座。在这一“链主”企业带动下,饲料、繁育、养殖等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集聚,成功构建起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企业自身也将创新视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通过建立完善数字技术系统、数字资源体系和数字化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持续构建“全周期、全流程、全渠道、全链条、全域运营”的消费者数字化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健康产品与服务。
面对奶业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痛点问题,政府各部门迅速行动,形成了“靶向发力、协同联动”的高效服务模式。
市发改局严格落实领导包联帮扶机制,全力支持定州伊利两条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建设,对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实行全程跟进、一包到底。通过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成功将伊利车间设备升级改造项目纳入省发改委产业处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储备名单,为企业争取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提供了坚实支撑。
市税务局细化“一企一员、一事一策”网格化服务机制,及时为产业链条相关企业提供适配政策专线推送,精准实现“政策找人”。
考虑到定州伊利厂区地势较低、雨季易积水的问题,市交通运输局迅速启动排水渠修缮加固工程,清理淤泥、加固堤岸,彻底解决了雨季生产隐患。
共享发展成果,奶业振兴惠及千家万户。随着定州奶业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就业岗位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坚实。
从定州伊利的“链主”崛起,到饲料、繁育等配套企业的集聚;从政企协同的“精准服务”,到全链条惠及的万千农户,定州奶业的“拓圈强链”之路,无疑是“四个再造”在产业领域的生动实践。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
-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