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花粒期,即从雄穗开花散粉到雌穗籽粒灌浆成熟为止。包括抽雄、散粉、吐丝、受精、籽粒建成和灌浆等一系列过程。此期决定了穗粒数和千粒重。
一、技术要点
1.水分管理
俗话说“开花灌浆水,赛过救命粮”。玉米抽雄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需求最大的时期。抽雄前后(大喇叭口期后)必须保证水分充足,遇旱务必灌溉,防止“卡脖旱”导致授粉不良。灌浆期保持土壤湿润,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2.肥料管理
酌情追施“攻粒肥”。施肥原则:防止后期脱肥早衰,保证绿叶面积,促进灌浆。在抽雄期前后,若发现叶片发黄脱肥,可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随水冲施高氮水溶肥。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一喷多促”,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补充营养,提高光合效率。
3.人工辅助授粉
在雄穗散粉高峰期和雌穗吐丝盛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提高结实率。在晴天上午9-11点,摇动植株或用手轻拍雄穗,使花粉散落,增加授粉机会。对于小面积种植或高温干旱导致花期不遇的情况,效果显著。
4.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南方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等。
主要虫害:玉米螟(钻蛀茎秆和果穗)、蚜虫、红蜘蛛。
防治方法:“一喷多促”是关键。可将杀菌剂(如唑醚·氟环唑防治锈病)、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螟虫)、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一次作业,防病治虫、减灾增产。重点喷洒果穗及以上部位叶片。
二、注意事项
1.严防“卡脖旱”。抽雄前后一旦缺水,雄穗抽不出,花粉活力下降,雌穗吐丝延迟,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2.防早衰。后期脱肥、病虫害、积水等都会导致叶片过早枯黄,光合作用停止,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必须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
3.防倒伏。花粒期植株重心高,遇大风大雨易倒伏。前期应选择抗倒品种、合理密植、中耕培土。后期若遇倒伏,及时培土扶正,减少损失。
4.适时晚收。改变“苞叶变黄就收割”的习惯,适时晚收,使玉米真正达到生理成熟,使千粒重增加。
饲料行业信息网声明:频道所刊登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饲料行业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09-25]
-
[09-24]
-
[09-22]
-
[09-19]
-
[09-18]
-
[09-17]
-
[09-15]
-
[09-12]
-
[09-11]
-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