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背景介绍
肠道是畜禽健康、高效养殖的着力点。
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饲料源有害因子、病原体与不良的管理条件破坏家禽肠道健康,影响生产性能。
肠道菌群的成熟调控肠道功能,任何时候肠道菌群都应当是主角!
微生态制剂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增进肠道健康以改善生产性能!
㈡益生菌制剂的发掘与应用
1.当前我国微生态制剂应用与研究现状:基于生产实践、有针对性地筛选优势菌株并结合多组学技术联合评价可望突破其技术瓶颈。
1.1菌株多样但稳定性不够;
1.2作用机制不明晰;
1.3应用技术不成熟等。
2.聚焦行业热点1-碴加粒
2.1优势(降低成本):
动物饲养方面:
①改善饲料转化效率;
②改善屠宰性能;
③节省药费等。
加工工艺方面:体现在粉碎、制粒等。
2.2基于碴加粒的试验探究
①碴加粒处理刺激肠道内源酶的表达、提升饲料转化效率与肌胃比重。
②碴加粒处理对肠道形态无影响并提升了肌肉率;但改变了肌肉剪切力、对肠道抗氧化功能有负面影响且加重了肉鸡的肝脏负担。
③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分析原因(回肠后端)
梭菌在碴加粒保障肉鸡体重稳定增长中不可或缺,片球菌与芽孢杆菌也值得关注!
④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分析原因-仅从碴加粒出发
再次印证了后肠段梭菌是碴加粒保障肉鸡体重增长的关键,前肠段的乳酸菌属也很重要!
2.3复合菌剂的制备与作用效果小结
①增强淀粉分解能力并缓解碴加粒对肉鸡抗氧化与肝脏功能的负面影响。
②重塑脂代谢与硒蛋白基因的表达,缓解日粮能量降低对FCR的负面影响。
③调控屏障与炎症基因的表达缓解坏死性肠炎对肉鸡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
3.聚焦行业热点2-发酵饲料
菌酶协同处理是当前经济且有效的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应用技术之一。5%发酵棕榈粕使用对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与肉品质等无负面影响;比例超过10%不可取。半干发酵豆粕替代5%豆粕对肉鸡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
㈢启示与展望
1.关于益生菌制剂的开发:
针对产业需求,基于多组学技术靶向筛选益生菌并对其进行体内外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明确其添加形式,如活菌或后生元等。
以碴加粒为例:为保障碴加粒效果稳定性丁酸梭菌或是必须,但需合理搭配其他益生菌,如贝莱斯芽孢杆菌、乳酸片球菌、其他乳杆菌等。碴加粒试验中还筛选出法规外的克里斯滕森菌与另枝杆菌值得关注!
2.关于发酵饲料:
建全常规/非常规/非粮饲料原料的数据库,并基于特性筛选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其与酶制剂的协同工艺,发酵饲料的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健全。
主持人总结:李鹏博士的报告从实际生产中找问题、找原因,指导进行菌株的筛选、研究、生产及应用,重点阐述了微生态制剂是如何助力肉鸡料重比迈入1.2时代的。

-
[04-29]
-
[04-29]
-
[04-29]
-
[04-28]
-
[04-28]
-
[04-28]
-
[04-28]
-
[04-27]
-
[04-27]
-
[04-25]